薩科齊5年是非評說
應該承認,薩科齊自2007年上台後,儘管在執政和個人風格方面失誤連連,但還是在法國越來越難以適應全球化激烈競爭的現行經濟體制方面,做了相當多的改革。據統計,改革項目多達931項,其中包括退休、失業以及設立稅收上限等多項旨在提高法國經濟競爭力的改革;也包括限制移民、限制伊斯蘭教(如禁止在公共場合戴合罩頭巾)等多個敏感領域的改革。從對法國社會的研究來看,這些改革有的產生了正面效應,但更多的卻是引發嚴重爭議,甚至分裂輿論。而從法國近5年的經濟狀況來看,這些改革的效應極其有限。在薩科齊治下,法國經濟增長過低、外貿逆差過大、公共債務過重等經濟上的嚴重問題基本沒有得到改善,法國民眾的購買力也一直呈下降趨勢。
歷史學家們也承認,薩科齊成功地做了一些有益的政治體制改革。如他主持修改了憲法,使總統任期不得超過兩任,這是一個重要的進步。不過這一改革的正面效應,卻被薩科齊推出的其他被廣泛批評為“反民主”的政策所大大衝淡。法國媒體批評最多的,就是薩科齊親自任命法國電視台主席一事。這被視為法國民主的一個嚴重倒退。
最根本的是,薩科齊改革的“政績”大多被其引起更大爭議的對內對外政策和其個人執政風格衝刷得一幹二淨。對薩科齊個人的反感往往集中在其種種生活細節之中:上台伊始就在富豪常去的“富蓋飯店”搞慶祝,上台不久就將總統的工資提升140%,上台數月就宣布離婚、再婚……諸如此類的個人生活瑣事。法國社會之所以在2012年大選前夕彌漫著一股“反薩科齊情緒”,更重要的當然是其對內對外政策。如果說薩科齊對內實施的右翼財政政策(例如給富人減稅)、以及某種帶有“准種族主義”色彩的少數族裔政策在部分左翼選民中間引起反感的話,他在對外政策中全面背離戴高樂主義,則是招致法國政界、知識界和外交界等部分傳統右翼人士非議的主要原因。戴高樂主義的原則是獨立外交,薩科齊上台後則高調重返北約軍事指揮系統、在中東執行全面親以政策等,幾乎向美國一邊倒。這些政策上的失誤,進一步導致了薩科齊在法國失去大部分選民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