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嚴峻挑戰
普京今年4月在最後一次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曾表示,保持人口增長、促進地區平衡發展、創造新的工作崗位、建設新經濟、推動歐亞一體化等是對俄羅斯具有戰略和原則意義的重大歷史任務。
事實上,除了普京提及的任務,俄經濟發展中還面臨許多難題,例如資本外逃嚴重。俄央行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2年第一季度,俄資本凈流出高達3389億美元,其規模相當於俄聯邦一年的財政預算。這固然與金融危機後歐美資本自顧不暇,紛紛撤離新興市場有關,但也與俄投資環境長期未能得到根本改善脫不了干系。
在改善投資和經商環境方面,普京提出了大躍進式的“宏偉計劃”:未來幾年,使俄羅斯在世界銀行編制的各國投資環境排行榜上的排名從目前的第120名升至第20名。為此,俄政府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向議會提交一攬子法律修正案,旨在顯著改善商業環境,為投資商提供額外保障。
不過,在俄高等經濟學院發展中心專家米羅諾夫看來,投資動力與宏觀經濟穩定、市場規模等因素有關,另外還需要俄政府切實加強對財產的保護,並完善司法制度。他認為,提高投資環境排名本身並不能成為目的,俄政府需要做的是提高經濟競爭力和進行結構性改革。
事實上,無論如何“鼓吹”普京的成就,都無法回避一個客觀的事實:俄經濟增長依然主要依賴大宗商品價格處於高位,普京在總理任內並未能解決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油氣出口的結構性缺陷。
大部分俄經濟人士都承認,俄羅斯的出口結構在短期內不會有根本性變化,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就更非一日之功。前俄財政部副部長阿列克薩申科認為,目前俄出口中超過80%是油氣、木材、肥料等資源性產品,為使這一比重降到50%,需要20至25年。
淩激認為,單純靠能源原材料出口或許能夠迅速擴大經濟規模,但不可能實現高品質的經濟增長,更無法讓俄羅斯成為“有競爭力的經濟體”。單純依靠油氣出口,即使實現經濟總量進入世界前五,也離真正的經濟強國有很大距離。
俄經濟分析人士沃爾科夫認為,普京的“新經濟”目標能否實現,關鍵要看普京是否準備好採取措施,推動配套設施和相關機制建設,比如推動私有化進程、減少國家行政力量對經濟的干預、大力打擊腐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