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良(資料圖片) |
中評社北京5月8日電/因4月11日菲律賓方面試圖逮捕兩名中國漁民而引發的黃岩島對峙,發酵至今已近一個月。對峙期間,國防部長梁光烈赴南方沿海省份“調研”邊海防及國防動員工作,已是中國軍方最受關注的相關動作。如人們所見,隔水環伺於中國周邊的國家,幾乎每年都會與中國發生海權爭執,而中國軍隊並未在爭端中與挑釁國發生直接接觸與碰撞。外交當先,軍事殿後,軟硬兼備,仍然是一貫的技術手段。
“很多東西既然有替代方法,就不一定要硬去撞線。”國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喬良少將引述日本把衝之島礁變成小島在國際上被詬病的案例稱,“填海建碼頭,國際法不允許這樣做,並非好辦法。其實有更好的辦法,據我了解我們國家就有人設計出浮島,它是一個半運動的建築,可以不算建碼頭,但可以有碼頭,不破壞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海況。”
喬良是一位知名的軍事理論專家,曾出版過引起較大反響的《超限戰》一書。作為一名軍人,他宣稱自己天生就是一個秩序主義者,主張一切都要有秩序。一年前他即指出,在海權問題上中國應做出一些實際的設想、可行的設計,然後再跟涉事國談判;簡單地動用武力並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因為具體到一島一礁的爭端,實際上已經超出地緣政治的邊界。
至於到底該怎樣捍衛那些不連續的海疆,喬良在接受《南風窗》的採訪時表示,中國應當跳出就海論海的思維,面對一些國家同時通過資本與資源等全方位對中國推行的圍堵戰略,學會用巧實力,打主動牌,下先手棋,平時拿海權問題備著,關鍵時刻與有麻煩的美國互相換牌。
看淡航母
《南風窗》:大家都在傳說中國航母可能服役的日期,人們何以對航母如此期待?
喬良:人們的這種期待,是源於對航母歷史輝煌的一種記憶,或者是一種認同。對於現在每個擁有航母的國家來說,航母始終占據著海軍第一的位置,這是基於它相對其他艦艇的強大作戰能力而言。
航母作為一種巨型兵器,毫無疑問是一種戰略工具。它就是海上的一個活動機場,當你需要跨洋作戰,空軍力量又不足以支持你到達那個地方時,航母就是海軍航空兵的活動平台,讓你能獲得海上制空權。就此而言,航母是海軍遠洋作戰的利器。
航母是所有渴望成為大國,渴望擁有一支大國海軍的人們的共同夢想。但大多數人對於航母所能起的作用卻並不是很了解。對於美國來說,航母是真正的實力,而對於中國或者俄羅斯,航母則主要還是一種象徵。雖然這些國家的航母具備了一定的作戰能力,甚至對於背後沒有大國支持的小國也會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但只要它們背後站著美國,你的航母就只是一種國家軍事實力的象徵,而不是一個實用的工具。除非有一天你的航母確實發展到與世界上最強的航母集群可以抗衡,那時候就變成一種真正的實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