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西方對俄羅斯一直持遏制戰略,但美國已經出現“應當拉俄羅斯”共同對付中國的聲音,俄國內一些親西方的知識精英也在鼓吹與美親善。從長遠看,克裡姆林宮出現戰略搖擺的可能性並非沒有。
中國應借普京帶來的穩定條件,為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盡全力。但中國不應對普京有不切實際的指望,對中俄關係的上限和穩定性也不應期待過高。只要我們以積極但不失平常的心態看俄羅斯,我們就不會因兩國不可避免的一些摩擦,或者俄對中國國家利益的“不夠配合”而失望。
社評說,中國人應當清楚,俄羅斯是歐亞之間各方面都很獨特的大國,外界對它的影響從來都是有限的,全盛時期的西方也沒得到過它的全面配合。普京重回克宮只是“客觀上”對中國有利,我們不應期待這種有利變成俄羅斯的“主觀”目標,我們同時不應忘記中俄關係的複雜性。
中國應同俄一道,盡可能為兩國共同利益創造彰顯和落實的機會,使兩國戰略上相互倚重從思維和臨時性協作逐漸變成強大的現實和牢固的習慣。對各種問題和摩擦,中俄戰略關係應建立足夠的包容性。
歷史上的大國關係、尤其是相鄰大國的關係,往往不如大國與小國的關係處得相對簡單。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長遠的最重要意義,或許是保持這兩個大國友好的長期穩定。現在不能說這種長期穩定的挑戰因素今後肯定會很少。中俄關係的其他功利性好處應被視為次級意義的。
社評說,希望普京真如輿論預言的那樣,給俄羅斯帶來繁榮,同時給中俄關係帶來6至12年的穩定。這6至12年對中俄都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