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說,以蘇貞昌在基層群眾中的聲望與人氣,或許能在黨員投票中以較大的差距擊敗對手,但以蘇在黨內的人緣和派系的實力,幾乎注定無法在黨的決策機構里掌握多數。若是如此,蘇貞昌勢必面臨嚴重的派系掣肘。而在黨中央人事上,蘇貞昌強力主導,則“整碗捧去”的批判聲浪將排山倒海而來;委屈協調,則意志難以貫徹、黨務難以推動。
近年來蘇貞昌在倒扁挺扁上的反覆猶疑,扁系親衛軍對他自然疑慮重重;蘇非鮮明獨派,過去更有“蘇修”封號,獨派和他遠非一路。一方面,蘇失去基本教義派支持,另方面,蘇自豪於行政效率,卻在民生社會弱勢議題上甚少著墨,黨內外喜談公平正義、倡導中間偏左路線者,多已集結在蔡英文旗下。蘇在兩岸議題上,又確如批評者所言,具體主張甚少,空話虛話較多,對於期待民進黨在兩岸路線上勇敢轉型的人來說,蘇並無法寄予厚望。
事實上,和許信良、謝長廷相比,蘇貞昌或許更具行政幹才,但卻明顯拙於政治領導、路線倡議,他的政治生涯,一路走來,也罕見對於這些大問題表達態度、引領風潮。這是蘇貞昌先天上的大弱點,若再加上派系掣肘的後天失調,蘇貞昌以大智慧、大魄力領導民進黨轉型的主客觀條件幾乎不存在。
社評說,蘇貞昌的問題,不僅是他一人的問題,一個最有望當選的政治領袖,卻極難承擔該承擔的責任,這反映的是民進黨近年來領導層中空、政治思維陳舊的沉痾。而過去被認為最具戰略思維的許信良,又在此次選戰中,過度耽溺於策略操作,不智的輕忽路線論辯這個主戰場,把砲火集中於人格問題,更是令人失望。民進黨,究竟該往、能往何處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