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北鬥導航定位系統示意圖。 |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羊城晚報報道,15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在廣州市科普大講壇上透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結網完成後,北斗系統用戶定位,電文通信和位置報告只需要幾秒鐘,而GPS首次定位一般需要1—3分鐘。
楊元喜院士說,北斗系統除定位速度快的優點外,還是世界上首個集定位、授時和報文通信為一體的衛星導航系統。
同GPS系統類似,北斗系統具有導航定位的功能,同時,北斗系統還具備授時的功效,為國民經濟生活提供高精度時間和頻率。
“你手機的時間並不是你自己的,而是美國的GPS系統提供的。”楊元喜說,雖然就普通人看來,這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授時權以及時間偏差帶來的損失卻是非常巨大的。
楊元喜介紹道:“小到對高樓大廈的監測,大到對於我國所處歐亞板塊的監測,以及地球表面的監測,北斗系統都能夠做到。在搶險救災的過程中,所有的通訊信號都打不出來,僅有北斗可以使用。而海洋漁業還要利用北斗進行快速定位,進行位置報告。”
“未來,北斗的目標是占據80%的中國市場,20%的世界市場。”楊元喜說。目前,北斗系統已經成功發射了13顆衛星。9顆衛星處於組網工作的狀態,2顆衛星正在測試,另有2顆衛星處於軌道維持狀態,還有3顆衛星將於2012年6月和8月待發。
未來,北斗系統將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與31顆衛星的美國GPS系統、24顆衛星的俄羅斯GLONASS計劃比,規模更龐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