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模糊,權責不清
記者調查得知,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和改造步伐的加快,不少地區的城管權力範圍大增,與此同時,城管自身的編制模糊,法律地位不明確的狀況也日益凸顯。相關專家表示,當前不少地區城管執法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沒經過系統執法培訓,導致執法中違法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城管執法缺乏更高層級法律依據,也是城管執法被質疑的重要原因。
城管暴力執法事件已經屢見不鮮,城管這個名字如今在一些百姓看來接近貶義詞。
城管出生於1980年開始的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中,那時的名字叫“五講四美三熱愛辦公室”,人員多是從城建、工商、環境等各個單位借調而來。後來,又陸續有複轉軍人加入。在全國實行公務員考試之後,這支隊伍又加入了通過考試進來的大學生和其他行業人員。
那時城管沒有合法地位,沒有執法權,更沒有罰款權,直到1997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市政府原則上同意宣武區開展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試點工作。一個月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經國務院批准,北京市宣武區成立全國第一個城市管理監察大隊。至此,全國城市管理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試點工作展開。
正因為有了“相對集中的行政處罰權”,城管職權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各地城管開始招兵買馬,從城管總隊,細化到各區城管支隊;從城管監察辦公室正名為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局。如今城管的職權範圍從市容環衛、園林綠化到城市規劃、道路交通秩序甚至工商、市政、公用事業等等,都有“話語權”。
而與其權力範圍大增不匹配的是,城管自身並未改變其編制模糊,法律地位不明確的狀況。在不同的城市城管所掛靠單位也不同。於是,一些地方多頭管理,相互推諉情況時有發生,而由人員素質等問題引發的衝突也屢見不鮮。
除了特權意識,還需反思什麼
就5月3日晚重慶發生的“城管打傷人後想跑,十多輛出租車圍追堵截”一事,有關方面負責人向記者表態,正在組織城管隊員反思特權意識,並嚴處打人者。
重慶市渝中區市政管理局執法局副局長周勇對此回應,城管部門要從全局的執法管理意識進行反思,從領導開始作自我檢查。他說,當時現場情況確實令人震撼,如果不是交警及時趕到,後果不堪設想。打人事件,反映出城管執法者,包括義務隊員中特權意識較重。隨後,他們將在全局執法者中通報此事,並展開認真討論,讓全體執法者吸取教訓,杜絕類似事件再發。
兩路口街道辦事處主任謝果也告訴記者,街道辦事處將扣發相關領導當月執法工作津貼,當事人停薪留用察看一個月,以觀後效。如無明顯改變,將堅決辭退。
對於只強調從城管入手反思的解決思路,業內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重慶市政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城管執法隊伍成立後,對於妥善解決城市發展與城市管理之間存在的矛盾,革除行政管理中長期存在的多頭執法、職責交叉、重複處罰、執法擾民和行政執法機構膨脹等弊端,理順行政管理與執法的關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不應徹底否定其存在價值。
也有專家表示,城管打人與暴力抗法事件同時存在,應從更全面角度來理解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事實上,城管自身也有苦衷。記者採訪中,不少城管隊員表示,市民的不少指責是非理性的,很多人並不理解他們的工作。一個突出表現是城管隊員在正常執法過程中遭遇的暴力正在逐漸增多。
據不完全統計,重慶城管去年一年遭遇暴力衝突800多起,隊員300多人次受傷。而在一些地方,相關部門無奈之下開始考慮讓警察進駐城管以保護城管不受暴力抗法。
心理學專家、重慶大學副教授王浩認為,城管從某種角度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需要提供心理咨詢。與此同時,社會應從更理性角度看待城管這一群體的角色和功能定位,畢竟衝突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各方在保持克制基礎上需反思解決路徑。
知名公益律師沃興偉認為,一方面應健全相關法律,明確和規範城管的職責範圍,另一方面也應呼籲城管用更為柔性的執法和管理服務方式來與民眾進行有效溝通,積極改善既有的不良印象,才可能真正重建公眾對城管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