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28日電(特約作者 湯紹成)近日來,歐洲的發展實在令人憂心。五月15日法國新任總統奧朗德上任,因他與德國梅克爾總理的歐債政策相左,前者強化市場與刺激,但後者則重視整頓與節約。易言之,此乃開源與節流的路線對抗,若雙方都堅持不下,歐元以及歐盟的前景堪慮。
更令人擔心的是,希臘在五月六日大選之後,各大政黨因政見差異甚大而無法組成聯合政府,因而決定在六月17日重新選舉。屆時若反撙節政策的左派政黨勝出,這又會強化希臘離開歐元區的機率,並將引起蝴蝶效應,以至於更加惡化歐元存廢的危機。
梅克爾總理認為,去年歐盟國家所制定的“財政協議”,現已有歐盟27國中的25國簽署(只有英國與捷克拒絕),現各國正在進行批准的程序,愛爾蘭也將於五月底舉行公投,因而根本沒有重新協商的空間,只能向既定的撙節開支與整頓財政的方向邁進。梅克爾政府甚至警告,若歐蘭德政府不批准財政協議,德國將不會繼續支持歐洲中央銀行(ECB)提供援助給歐元區金融機構。
但是,奧朗德則堅持,只是撙節與調整將會曠日費時,效果不易顯現,同時還會將一些國家逼上絕路,適得其反,其中希臘就是最典型的實例。今年3月,歐盟與IMF同意支助希臘1730億歐元來紓困,但附帶條件是希臘必須整頓其財政制度,並在六月底之前削減公共開支115億歐元。當時希臘政府接受此方案並予以執行,導致希臘經濟陷入嚴重衰退與社會動亂。至今為止,希臘的經濟總量以比三年前減少14%,失業率也上升至22%。因此,歐蘭德堅持必須以兩腿走路,也就是在撙節開支的同時還必須活絡市場,比如添加金融交易稅及歐盟共同債券等條款。況且,六月份法國國會還要舉行大選,歐蘭德也勢必難以毀棄其競選時的承諾而與梅克爾妥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