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5日電/《京華時報》報道,“竹鏤文心——竹刻藝術特展”目前正在上海博物館舉行,文人階層廣泛、持續而深入的參與極大地提高了竹刻的美學品格和文化含量。同時,竹刻的走俏從一個側面顯示出文房巨大的市場潛力。
小筆筒拍出新紀錄
在今年的春拍中,“翦淞閣”文房拍賣無疑將成為最耀眼的專場之一。35件文玩精品拍賣由於競爭激烈,用時將近兩個小時,成交率達到100%,而成交總額達到了1.3億元,其中拍前備受各界矚目的王世襄先生舊藏心愛之物“明周制魚龍海獸紫檀筆筒”以5520萬元的成交價刷新木制筆筒的最高紀錄。中國的文房清供可謂源遠流長,筆、墨、紙、硯更被譽為“文房四寶”。這些器件雖小,蘊含的卻是千百年來文人騷客對生活的藝術點綴,特別是文人審美的一種精神寄托,使其發展到後來裝載的不僅僅是根根湖毫,更是成為了一種知識和修養藝術的載體。
文房可貴原因有二
文房之所以可貴,不外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自身因素。自身因素指的是文房自身的價值,而其工藝也代表了特定時代的文化參考與象徵,也就是要“真、精、稀”,只有滿足這三個條件,才值得去收藏。另一個重要因素為“生活化”,在參與程度上文房已經成為文人的一種生存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在文房的投資中,藏家最為看重的還是其流傳。在收藏中,無形地展現出藏家的知識、修養、氣質與品位,可以說是“古玩”雅趣中最高級的享受。
“玩”出的價值耐考驗
目前,投資者已經從過去對單體物件的研究,轉向對一組器物、特定環境下的器物組合的研究,力圖通過一個個場景、環境,盡量解讀和還原器物真實的內涵信息。特別是對於仿古不泥古,小器現大觀的獨特內涵,來尋覓具有投資價值的藏品。
綜觀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拍賣,已經從單純的海外回流,到挖掘家族收藏。從海外家族收藏,到日本藏家、中國香港藏家收藏,現在許多拍賣行已經開始挖掘身邊一些藏家的拍品。對於投資者來說,要關注這些投資新動向,並牢記只有“玩”出來的價值更經得住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