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的內渡爭議
祖籍廣東省蕉嶺縣的丘逢甲,父親丘龍章於台灣戴潮春之亂時,避居苗栗縣銅鑼並生下他,乙未戰役因他的登高一呼,苗栗縣舉人謝維岳、秀才李祥甫、徐驤、吳湯興、姜紹祖(住新竹北埔)及新楚軍的楊載雲都奮勇抗日。
曾任苗栗英才書院首任山長的謝維岳,還曾內渡求助湖廣總督張之洞討救兵,希望以時間換取空間,爭取國際社會同情,讓台灣免遭日本佔據,但最後失敗,與丘逢甲、李祥甫(後返台)選擇內渡。
姜紹祖、楊載雲、吳湯興與徐驤先後壯烈犧牲,徐驤到台灣南部與劉永福並肩作戰時,劉永福曾勸他內渡,再徐圖後事,但被徐驤所拒。
農民組合運動 客家族群激烈抗日
抗日失敗後,客家籍知識分子對政治多數選擇緘默,從台灣議會請願運動、台灣文化協會的文化啟蒙運動,似乎沒有閩南人來得熱衷,但是台灣文協後期的台灣農民組合運動,客家並未落人後,苗栗縣的大湖、永和山農民組合支部,都與日人展開武裝抗爭。
但仍功虧一簣,共有132人被日警逮捕,主要幹部劉雙鼎、郭常、邱天送死於獄中,作家李喬的《寒夜》三部曲,對“農組”大湖支部、永和山支部武裝抗爭的犧牲有深入描述,並被拍成電視劇,劇中的劉明鼎就是劉雙鼎。
日據時期客家人受日人倚重的並不多,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不久陳儀來台接收,受倚重的台籍人物以“半山”居多,如連震東、黃朝琴、謝東閔……等,客家人較受重用的是黃國書(後擔任“立法院長”)、丘念台(丘逢甲之子),但不久發生二二八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