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在進入第二任期後,即使兼任黨魁卻仍壓不住陣腳。
|
中評社台北6月4日電/若依國民黨戰略布局進行,證所稅最快今日通過委員會初審、美牛案下周應可三讀闖關。但即使一切符合藍營原先時程目標,從黨團周三將討論黨紀、馬英九周五出席黨團大會壓陣,看得出馬政府在第二任期對“國會”掌控力道變弱,統治模式也有相對應調整,未來黨主席“御駕親征”場面只會愈來愈多。
中國時報報道,過去一段時間,證所稅、美牛案讓府院黨跌得鼻青臉腫,不論是黨籍“立委”公然反對府院立場,被外界形容為“馬家軍造反”或“禍起蕭牆”。從經驗來看,過去諸多重大議案一貫採取迂迴繞進,很難一步到位,因為“國會”本是折衝樽俎的戰場。
馬英九的第一任期,從一開始考監人事案被推翻,府黨運作不順暢,導致後來必須兼任黨魁,掌握大局。馬英九在進入第二任期後,即使兼任黨魁卻仍壓不住陣腳,因為權力結構已出現微妙轉變,府院黨與“國會”不再是一條鞭的領導模式,老馬不再像過去“喊水會結凍”,黨內機能出現失調。
其實,國民黨過去在野時,包括連戰、吳伯雄都曾以黨魁身分出席黨團大會,尤其以連戰最是特殊;不論“修憲”、治水預算、財劃法、人事同意權等諸多重大議案,多次靠黨團大會做成決策並祭出黨紀,這是在藍綠對決的特殊時空環境下,避免遭扁政府逐一瓦解或收編。
然而當時藍營的黨紀防線並未奏效,光是二○○二年下半年,一個會期五次祭出黨紀的表決大戰都有跑票紀錄,最後迫使國民黨開除林炳坤等四位“立委”,另外還有九位“立委”遭停權、申誡處分。
對照現況來看,即使馬英九順利連任,“立委”早已是基層實力派,雙方互動不再是從屬關係,非靠老馬加持才能當選。當行政、立法權力結構改變,未來重大政策出了政院,還得要黨團大會背書才算數,行政部門若未能認清此一形勢,恐怕仍會繼續跌得鼻青臉腫。
說到底,黨紀已非控制黨機器的萬靈丹,連戰時期就是一例。關鍵在於,黨機器就像是“桶箍”概念,雖有理念結合,更多是利益關係,並非單純的權力與義務;如何在兩者之間求取平衡,攸關馬英九未來四年如何“治國”,也要防堵提前跛腳的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