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校長告訴記者,學校去年領取補助九萬餘元。
為什麼會產生一萬餘元的差額?校長並未正面回答,而是說資金是按人數算的,“他們給多少,我們用多少。”儘管學校領取補助九萬餘元,但也和網上公開的補助金額有差距。在《陽新縣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補助資金2011年統計數據》上,該校在校生為200多人,獲得的撥付金額達到了11萬。這比該校實際得到和應該得到的資金數目,分別高出兩萬元與三萬元。
上報上去的人數是如何產生的?校長告訴記者,每年上報時,教育組會派人下來清點學生人數。當記者問,他是否知道學校上報的人數與實際不符時,他猶疑了片刻說:“這個,不好說。”
官方並不否認問題的存在
陽新縣受義務教育學生人數是否存在虛報?如果有,那麼“空餉”又流向了何處?
帶著問題,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了陽新縣教育局曹局長,向其核實白沙中學實際人數和標注人數不符的情況。曹局長開始表示,“沒有這個事。不是他們說的這個情況。”
曹局長還表示,不是他們多報人數,他建議記者找上級部門:“為什麼有出入,他們都很清楚”,“這個問題是很敏感的一個問題”。
曹局長最後表示,對此事,他既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
隨後,曹局長稱,因無法核實記者身份,不能回答其他問題。
教育局辦公室的唐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實際上學學生數目與上報學生數目不符有四個原因:
第一,陽新是國家級貧困縣,赴外地打工人口較多,每年有三十多萬人,不少學生亦隨同父母離開,但學籍仍在本地。
第二,有本地學生向縣城私立公立轉學的情況。
第三,中等職業學校會提前招生,一些初三學生會提前赴中等職業學校學習。
第四,一些學生厭學,不去念書。
唐主任還告訴記者,學生人數是逐級上報的,由學校上報給當地的中心學校,(即鄉鎮一級的教育部門——記者注),再由中心學校上報給教育局。教育局會挑選幾個學校進行抽查,總體上是採取信任的態度來對待任中心學校的工作。
唐主任表示,因為人員流動造成的多餘款項,教育部門會集中起來進行教育建設。對於“幽靈小學”的情況,唐主任表示不清楚。最後他說,以上談及的幾點均屬私人意見,具體詳情需要回去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