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認為,2014年中國外儲將迎來拐點可能言過其實。他指出,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一般而言,除非發生貨幣危機,否則高儲蓄率的國家不大可能出現某個時點外匯儲備減少的情形。不過,趙慶明也指出,每年3000多億、4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增量也是不正常的,今後一定是經歷低速增長的時期。
外匯流入減少已經初現端倪。2011年四季度,外匯占款連續3個月負增長。今年4月份,金融機構外匯占款較3月減少605.71億元,出現今年以來首次負增長。
野村證券指出,中國外匯儲備見頂的最大影響還是對中國自身。十年的外匯流入制約了中國的貨幣政策,迫使央行穩步提高貸款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以管理流動性。國際收支平衡表順差規模的減小將導致存款準備金率長期結構性的下降,到2015年,存款準備金率將下降至10%以下,而央行也將因此獲得更多的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外匯流入減少將使得央行管理流動性的手段發生變化,央行不必像現在這樣,先被動投放基礎貨幣,再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發行央票等方式來回收流動性,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不該是央行主要依靠的調控流動性工具,央行的調控方式會回歸正常。”趙慶明指出。
中金公司在此前的報告中曾經指出,外匯占款增量的長期下降,將提高信貸在貨幣創造中的作用,準備金率和貸存比需要相應調整;在此過程中,人民幣流動性面臨緊縮壓力,風險資產估值面臨長期下降趨勢,但也受到經濟和貨幣政策短周期波動的影響;過去十年泡沫化明顯的資產受這一貨幣金融長周期的影響將會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