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潛在的道德風險
對於存貸款利率上下限的浮動,央行此次發布的公告並未進一步細分銀行之間的區別。
一位多年從事農村金融工作的縣級農村信用聯合社主任在談到利率市場化的時候,不無憂慮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利率的市場調節肯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但是,在目前尚無相關安全制度保證的情況下,對於他所在的農信系統來說,利率市場化非常容易發生存貸款中的道德風險——銀行間無序高息攬儲,低息放貸——這將使銀行不良貸款迅速增加。他說,在此前監管不嚴的時候,農村金融機構之間不計成本的無序攬儲已讓這些本就經營不善的金融機構陷於惡性循環的境地。
與記者採訪過的一些大中型銀行的管理人員相比,這位來自農村信合系統的負責人更為懼怕的是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給他所在的信用社帶來的風險。採訪中記者發現,由於全盤改革尚未完成,農村信用社在整個金融系統中所處的位置相對來說,承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衝擊可能將是較為薄弱的環節。
但是,在另外一些銀行,對於利率市場化卻是歡迎的。某一大型外資銀行的高管曾表示,目前在銀行的負債表中,銀行理財產品作為一種變形的存款利率市場化的產品已經占到很大的比例,很多經營管理成熟的銀行是歡迎利率市場化的,現實中也非常有這個需求和必要。
曾擔任過多家金融機構法律顧問的北京盈科(沈陽)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丁少雲對記者說,存款利率管上限,貸款利率管下限,其實原本是為了防止道德風險的發生,但是這中間的利差成為銀行業鐵板一塊的利潤,這也是致使市場上資金錯配的根源。他說,最有效的配置資源的方式就是利率市場化,不僅放開銀行的利率,同時還要放開民間金融,給予民間金融以合法化地位,打破銀行的壟斷,憑什麼無論銀行經營得怎樣,有了這個“利差”的保護,它們都賺錢?他認為,風險控制好的銀行可以把存款利率適當上提,貸款利率適當下浮,是沒有問題的,在市場的較量中,就應該讓銀行拉開差距,讓無法經營下去的銀行淘汰。
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利率市場化)一個可選擇的方案是,允許符合財務硬約束條件和符合宏觀審慎性政策框架要求的合格金融機構,擴大自主定價權;以建立健全對競爭秩序的自律管理作為過渡,讓上述機構開始實行利率自主定價。”他同時稱,繼續培育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健全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機制,引導金融機構提高利率定價能力。
“實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在這個舞台上,只有合格的選手才能留下來,不合格的就應該退出,可以讓沒有競爭能力的銀行走破產程序,而目前的現狀是我們國家的銀行基本是‘不能倒’的狀態。”上述律師丁少雲稱,經營狀況好的銀行會有一整套的管理措施來規避潛在的道德風險。
如今,在存款保險制度尚未建立起來的時候,利率市場化這一步是不是存在風險?風險將在哪一個範圍內掌控?還需拭目以待。正如一位金融家所說,金融改革從來就是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