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在太空中等了200多天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終於要等來首批造訪的3名航天員。在遠離地球、遠離家人的日子裡,航天員如何在天宮一號15立方米的空間裡生活、工作和休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有關專家給出了答案。
巧設計,助力航天員“好工作”
新華社報道,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和八院研製的。它高10.4米、重8.5噸,分為實驗艙和資源艙,艙體的最大直徑達3.35米。與之前的載人航天器相比,天宮一號為航天員提供的可活動空間大大拓展,達15立方米,能夠同時滿足3名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天宮一號飛行的主要任務是為實施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提供目標飛行器,初步建立長期無人在軌飛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試驗平台,為空間站研製積累經驗,進行空間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技術試驗。”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總設計師張柏楠說。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飛船在太空中交會對接後,目標飛行器就是航天員在太空中的新家。在設計中,科技人員除了通過確保各項指標的實現,來保證目標飛行器實現預計駐留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最大限度地關注細節,努力實現讓航天員住得舒服的目標。
通過優化設計,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內可供航天員工作、生活的空間比國外的空間站要大。這是到目前為止能為航天員提供的生活、工作空間最大的飛行器,同時,舒適程度比過去神舟飛船要好許多。
為了減輕航天員的工作量,節省更多的精力,科技人員設計了各種自動化預警裝置,因此,天宮一號上的儀錶不用每時每刻盯著。如果組合體發生異常情況,哪個系統工作不正常,哪個數據指標發生很大的變化,在航天員還沒有注意到的情況下,就提前自動進行報警,使他們及時發現和處置。報警的方式也有聲音的、光線變化的等多種,從而提高了組合體智能化預警水準。就連報警用什麼聲調,聲音的高低,燈光報警情況下光線的大小強度,都是經過反復斟酌、對比才最後定下來。
人性化,確保航天員“好休息”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小艙內噪音、燈光等對航天員睡眠的影響,保證航天員有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精力,天宮一號內專門設計了航天員獨立的睡眠區,在這個睡眠區裡,設計了兩個“房間”,以保證航天員在太空裡也能睡上單間。正常飛行中,最多同時有3名航天員在軌工作。兩個“單間”足以保證同時有兩人去休息,一人在值班。
睡袋是航天員在軌道上睡覺的“被子”。在天宮一號組合體裡設置了三個睡袋,也就是說,航天員在睡覺的時候不是大家混著蓋“被子”,而是各人用各人的“被子”。
女航天員要到空間站裡工作怎麼辦?在組合體裡,專門預備單獨的床舖和被子,還針對女航天員生理特點和生活需要,進行了特殊關照。
除了睡覺有“單間”以外,考慮到每個航天員的生活習慣不同,比如對光線的感覺不同,技術人員在“臥室”燈光的設計中,就採用了可調節式的照明方案,航天員喜歡何種亮度,完全由他們自己隨意進行調節。
在組合體裡,由於活動部件、電子部件等各種設備日夜不停地在工作,必然會發出各種聲音。科技人員為此制定了嚴格的生活區和儀器區噪聲控制指標,把噪聲的控制作為一項指標專門列出來,通過技術攻關予以解決,最大限度地把噪聲控制在了最小的指標。
舒適化,確保航天員“好生活”
長期太空飛行,娛樂活動對於保證航天員穩定的情緒和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為保證航天員的娛樂,天宮一號組合體裡還專門給航天員提供了用來娛樂的筆記本電腦,航天員在工作之餘,在睡覺之前,可以用筆記本電腦來上上網,發發微博,看看大片,播放一些自己喜歡的歌曲和音樂,或者進行其他的娛樂活動。
為保證航天員與家人說說悄悄話的私密性,在天宮一號裡,技術人員設置了專門的“密室”,在這個“密室”裡,航天員與愛人說什麼悄悄話,別人是沒法“偷聽”的。
為了幫助航天員舒緩“相思之苦”,天宮一號首次實現了與地面雙向的可視通話,航天員對著屏幕與地球親人進行視頻和音頻交流,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通過屏幕一目了然,極大地增加了親切感。
據了解,為了保證艙內大氣環境的清新,技術人員動了不少腦筋。比如,天宮一號在艙內設計了相應的監測和凈化裝置及措施,確保航天員在太空家園裡,也能享受到春天般清新的無毒無害無味空氣。經過多次試驗驗證,艙內空氣品質完全滿足航天員在裡邊生活的要求,達到了綠色環保的標準和航天醫學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