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中國人民大學16日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2》提出,十年後人民幣國際化或將水到渠成,2030到2040年之間或可與歐元、美元鼎立。但報告提醒,人民幣國際化最大的長期挑戰來自實體經濟,中國能否抓住未來科技創新和產業革命的新周期,形成產業競爭力,將是人民幣國際化能否成功的根本關鍵。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0.45%
南方都市報報道,報告首創人民幣國際化指數。該指數有三級指標體系。第一級指標衡量人民幣的國際計價支持功能和國際儲備功能。二級指標則包括貿易、金融、官方外匯儲備等數據。三級指標反映貨幣的國際化程度。
根據該指標,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全球主要貨幣的國際化程度分別是,美元54.18%,歐元24.86%,日元4.56%,英鎊3.87%。人民幣從2010年初到2011年底國際化的程度是從0.02%上升到0.45%,與2010年初的0.02相比,增長了21 .5倍。由此,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還非常之低,只是剛剛起步,接下來的路還很長。
報告預計,在2030年到2040年之間,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由現在0 .45%能夠上升到不低於20%。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將是美元、歐元和人民幣新三元制衡格局。報告提出,未來30年左右是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期。第一個10年通過貨幣結算,助推周邊化。第二個10年拓展到金融交易和投資領域,助推亞洲區域化。第三個10年全面進入外匯儲備,實現貨幣全球化。
報告樂觀預計,第一個10年後也就是到2022年,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取得實質性進展,隨著上海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國際化將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