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6月26日電/前陳水扁辦公室主任、政治評論員陳淞山今天在美麗島電子報撰文指出,蘇蔡關係正常化發展並分戰雙北的佈局不是政治權鬥的策略運用,也絕非他們是否願意真誠合作的個人利益思考的問題,而是民進黨能否打贏2014,帶動2016選戰氣勢與格局的戰略思維,當然更是最具民意指標“客觀化”、“科學化”的終局決定。
八年無法重返執政的政治客觀情勢,是民進黨的政治侷限與障礙,這是歷經2008與2012“總統”大選的現實情況,外在因素是兩岸政治罩門與經濟連結的政治困境,而內在因素則是謝、蘇關係與蔡蘇關係無法真誠合作所造成的結果,到了2016倘若這內外因素無法有效突破,民進黨絕對難以重返執政。
因此,唯有創造內外因素都能解決克服的政治環境,以蘇蔡關係正常化並開啟新一波的競爭與合作關係為起點,民進黨才能夠整合內部的團結力量,共同創造解開兩岸政治罩門困境的條件,重拾人民對民進黨再度執政的信心與信賴。
文章續道,就台北市、新北市的選民結構來看,民進黨在2014不論人選是誰都是不容易勝利的政治苦戰,因此,民進黨必須要有“能贏”的佈局與決心,用最好的“政治王牌”來打贏這場選戰,而蘇貞昌與蔡英文就是黨內公認的最佳人選。然而,上屆五都大選,因為蘇貞昌先自行參選台北市而迫使蔡英文不得不為黨犧牲參選新北市,最後造成雙輸的局面,大大影響了2012“總統”與“立委”合併選舉的氣勢與勝選機會。因此,此次五都大選的佈局就應該導正當年的政治失策局面,讓蘇、蔡回歸適才適地的選區再度選,蘇貞昌參選新北市、蔡英文參選台北市的“黃金搭擋”,帶動“七合一”選舉的氣勢,則贏的機會必然大增。
當然,外界很多人肯定會提出質疑,蘇蔡參選雙北會不會造成當選者無法參選2016、落選者反而參選2016的“反淘汰”結果?尤其是才剛當選台北市長或新北市長,又要在一年多後參選“總統”會不會有“失信”於選民的批評與質疑呢?其實,這都是侷限在傳統政治思維與陳水扁當年在台北市落選而轉戰“總統”選舉模式的政治迷思,根本不是政治發展的常軌,也絕非以此來做為“卡蘇”或“堵蔡”政治藉口。民進黨目前在“中央”與地方都是在野黨,要在2014七合一選舉展現地方包圍“中央”的政治態勢才能打贏2016,因此,必須突破台北市與新北市的藍大於綠選民結構,才能有效創造打贏2016的政治條件與機會。綜觀民進黨目前的天王與政治明星,要能打贏台北市長的人選應該只有蔡英文,而不是蘇貞昌或段宜康、周柏雅、莊瑞雄、李應元等人選,若民進黨僅單從蔡可能是2016“總統”人選而棄守台北市,讓其他人勉強應戰,則如何還有2016的勝選機會呢?同樣的道裡也發生在蘇貞昌的身上,新北市是他的政治地盤,兩任台北縣長的政績與口碑是他的品質保證,絕非羅致政、吳秉叡、李應元等人可以取而代之,由他來參選新北市市長至少有六成以上的勝算,再“穩扎穩打”的務實策略下,當然,由蘇貞昌選新北市才是最正確的政治選擇,何必擔心他會因此被市長職位所“拖住”而不能參選2016呢?有贏才有能力,才有機會,東山再起再戰“總統”寶座,否則唯有提早淘汰的結果。
蘇、蔡參選新北市與台北市是他們兩人角逐2016最佳的“初選”決賽,不用因為黨內“總統”初選的政治較勁與互鬥而再次弄的兩敗俱傷,也不用因為兩人各自在黨內拉幫結派而搞得烏煙瘴氣滿目瘡痍,這是他們兩人最公平、客觀的民意初選競賽,贏的人代表民進黨參選2016,是最強候選人,也是最有機會當選的政治領袖。當然,或許很多人會說,萬一兩人都當選或落選該如何一較高下呢?倘若這種情形發生就比“得票率”多少,是有客觀量化的政治指標可以有所“評比”,黨內是可以擬定一套政治遊戲規則可以規範處理,基本上,技術問題比較可以獲得解決。
擔任五都市長再參選“總統”,並沒有背棄選民,也不至於因此引發“政治誠信”的質疑。畢竟,台灣的選民素質已經有成熟的條件,從“直轄市長”到“總統”職位,是服務更多選民的機會,要選就選最好的人選,“總統”職位不是因為沒有位置才給他機會的“第二選擇”,因此,這不該成為阻礙蘇或蔡當選任何“直轄市長”職位而再戰2016的政治障礙,民進黨內也不該再存有替落選者找出路的政治幻想,“贏者全拿”就是政治的鐵律,是激勵蘇、蔡打贏雙雙北的政治競賽,物競天擇,半點不由人矣!
政治是現實的,是政治實力的較勁,也是人性的自然體現,民進黨不能再重蹈當年五都大選的政治覆轍,也不能夠再重演去年“總統”初選提名的政治禍害。蘇蔡關係的正常化與競爭合作關係必須踏出最正確的第一步,新北市與台北市長選舉的黨內佈局就是最好的開端,但願這樣的政治構想能夠付諸實現,則往後的兩岸政策轉型也才能有突破困局的進展,2016的重返執政才有真正的機會與條件。
據了解,希望民進黨五都人選有“新選項”的蔡英文,目前也正積極研判參選台北市的可能性與利弊得失,我們相信,這是好的開端,是為了民進黨重返執政踏出正確第一步契機,值得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