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美國空軍的F-22A是目前最先進的戰鬥機。 |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據環球網引述俄羅斯軍工新聞網6月26日報道,俄羅斯政治和軍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長赫拉姆奇欣認為,在未來戰爭中無人飛行器將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占據主導地位的有人駕駛戰鬥機實際上已經達到自身發展的極限。比如,無論美軍第5代戰鬥機F-22性能如何先進,但是在實際空戰中,也很難抵抗數量占優的中國第2代飛機殲-7。
赫拉姆奇欣指出,之所以說有人駕駛戰鬥機已經達到發展極限,主要是因為:第一,飛機越來越昂貴,生產和維護更困難,導致有能力研製現代化作戰飛機的國家減少,限制了多數國家空軍的裝備數量。現在北約28國作戰飛機的數量總和也不如80年代末的美國。哪怕損失一架飛機都極其痛心;第二,飛行員培養費用更高,對其技術、體能、智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合適人選自然越來越少。而且他們極有可能會流失到收入較高、風險較小的民航部門。哪怕損失一名飛行員都極其痛心;第三,當前類型的作戰飛機構想已窮盡想象,實際上難再發展和完善。而在當前網絡中心戰構想框架內,對飛機技術工藝標新立異的要求也更高。
俄專家稱,儘管現代化作戰飛機使用高精武器,飛行員對戰場局勢洞若觀火,作戰效能明顯提升,但是作戰潛力本身卻無法提高。即便能夠達到根本不現實的“一發彈藥命中一個目標”的最高作戰效能,也根本無法摧毀比機載導彈和炸彈數量多出許多的目標。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質量因素無論如何無法取代數量因素,比如不妨想象一下美軍兩架第5代戰鬥機F-22與中國20架第2代戰鬥機殲-7遭遇時的空戰場景,即使F-22能超視距擊落10到12架殲-7,剩餘8到10架中國飛機一旦靠近,就能憑借數量多、尺寸小的優勢,以及機動性能相當的均勢,在視距內發射導彈,全殲兩架F-22。相比之下,美國損失兩架F-22,顯然要比中國損失10到15架殲-7要痛心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