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6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出席兩國相關合作文件簽字儀式。 |
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俄羅斯《全球事務中的俄羅斯》6月號載文《中國從影子中走出——中國尋找新的外交政策》,摘要如下:
中國已從國力中等的地區國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強國,進入新市場並取得新的軍事和政治影響力。但自蘇聯解體以來,中國外交政策的指導方針就沒發生太大改變。北京的政治理念一直沒離開鄧小平的戰略原則: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的“24字”方針。北京在國際問題上拒絕任何對抗或充當領導角色。
中國雖被譽為新興超級大國,但實際上在國際舞台上仍是二流角色。更準確地說,北京嚴重依賴與莫斯科的互動。在討論國際事務時,俄仍是非西方世界利益的代言者。在大多數緊迫問題上,北京都是與莫斯科協商後再採取行動,中國往往是支持俄的倡議。
比如在伊朗問題上,俄羅斯以前是、今後仍將是主角。而事實上,伊朗是中國的能源供應者和潛在市場,對中國的重要性要大得多。在討論美國戰略導彈防禦系統的問題上,莫斯科的聲音也最響亮。實際上,這套系統對中國的威脅遠比對俄大。相對俄龐大的高技術核力量,中國的戰略核力量較弱,技術也落後。
無疑,俄中的經貿和軍事合作得以持續,一個重要因素是俄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助益”。一些前蘇聯國家希望北京與莫斯科政治競爭,而北京表現出拒絕姿態,顯然,莫斯科很看重這種表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