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長達13天的載人太空飛行,太空船神舟九號完成中國歷來最困難的手動太空對接任務,今天上午10 時許在內蒙草原著陸,救援人員趕到開艙。新華社 |
中國航天工程的後發之力不可小覷
英國路透社29日報道著重分析了中國航天工程具有後發優勢,與先行一步的美俄等航天大國相比,中國航天事業持續的後發之力不可小覷。
報道稱,在太空領域雖然中國仍明顯落後於美國和俄羅斯,但美國等大國載人太空飛行計劃則受限於預算和策略調整等因素。美國在2017年前不會發射載人航天飛船,俄羅斯也稱載人航天計劃不再是首要任務。
與其它航天大國踽踽不前的現狀相比,中國已設計好了下一步的航天計劃,登月飛船、月球車等計劃早已成竹在胸。此外,中國科學家還提出了載人飛船登陸月球的可能性。對比之下,中國航天工程的後發之優勢顯而易見。
神九的成功激發了中國“草根”的探險精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9日報道則關注了神九所取得的成就給普通中國人所帶來的影響。CNN認為,中國的航天成就激發了更多中國“草根”的探索精神。
報道稱,中國一周之內經歷了兩件普天同慶的大事:神九載人航天飛船與天宮1號空間站交會對接,並成功返航著陸;中國蛟龍號深潛器突破七千米。中國“上天入海”的巨大成就激起的不只是民族自豪感,神九的成功喚醒了人民的探險精神。
中國探險家黃效文認同了神九的成功激起了更多中國人的探險意識。他說:“我們如今在太空……不只是在製造手機。”他說,中國這幾年所取得的里程碑似的成就不只是激發了民族自豪感,而且還激發了更多個人向前探索的願望。“在草根階層,人們產生了一種探索我們廣袤家園的激情。”黃效文說。
一位曾走進南極與北極地區的中國探險家肖元(音譯Yuan Xiao)表示:“鄭和、張騫、唐三奘……為了不同的追求,中國到處都湧現著探險者。中國從來不缺探險精神。”
報道最後總結道,此次隨著神九的返航,再一次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探險精神。中國走進了探索與自我探索的新時代,其普通人民也在考慮離家遠行,探索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