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日電/行走在中緬邊境,會感覺一界之隔的顯著差別。中國一側欣欣向榮,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緬甸一側衝突不斷,民眾生存安全無法保障。這樣的鮮明對立,不僅制約了中緬邊貿,也妨礙了整個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對中國發展紅利的分享。
環球時報文章稱,當年騰衝的商人由此向南、向西,踏出了一條條商貿之路,也帶活了緬甸、印度等地的貿易。在今天的騰衝,無論是出租車司機,還是街頭小店的店主,談起中緬經貿發展的潛力,總會充滿期待,而談起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武裝持續不斷的衝突,又會深感擔憂。
在騰衝機場大廳,筆者看到有密支那三日游的廣告,問起旅行社的工作人員,說是這樣的三日游早就停了,因為“緬甸那邊戰事吃緊,橋梁被炸,沒人敢去”。不久前,又聽說仰光等地最近常常斷電,原因之一是武裝衝突造成電網被損。
緬甸新政府自去年春天上台以來,推進變革與開放,重啟民族和解談判,取得明顯進展。目前,緬甸政府已經與大多少數民族獨立武裝達成停火協議,但與克欽族獨立武裝至今仍談不攏。
由於克欽獨立武裝占據著靠近中國雲南的邊界地區,控制了主要的公路線,衝突嚴重制約了中緬人際和貨物交流,甚至影響到了中國投資建設的一些大型工程。比如預期投資35億美元的密鬆大壩去年被叫停。但正在建設中的穿越緬甸的油氣管道,及其並行的公路和鐵路還將從這一地區經過。如果中國企業在這一地區總是要和“兩個政府”打交道,總是要不停地交納“過路費”,或是受地方武裝的干擾和要挾,雙方的經貿關係就很難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