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歐美為何沒有高考狀元情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2 09:32:07  


  一年一度的高考剛剛過去,各地又開始了“高考狀元”的熱炒。一位從海外歸來的朋友說,相比中國,在美國、英國、北歐等國家,從來沒有“高考狀元”的情結。

  為什麼沒有?主要在於這些國家人才評價標準的多元化。正因為這樣,美國的高考錄取除了參照SAT考試成績,面試、自薦信也是非常重要的依據。面試官往往很“毒辣”,能將你潛意識中隱藏的人性化優劣等因素,統統都挖掘出來,看你到底是不是一個品格和意志力都很優秀的人才。如果他們認為你在某方面非常優秀,就是SAT考試成績不夠高,也會認定你是優秀人才。而自薦信,主要是展示你的“人無我有”的優點,當然,展示不是說謊、編造,而是實話實說。

  國內的教育儘管也強調多元評價,但分數好才是真的好,仍是最高標準。如果成績不夠好,就算你的社會協調能力和規劃領導能力再強,也沒有人賞識你。偏才怪才屢屢受到排擠,甚至被淘汰出局。多元評價得不到落實,以分數為衡量標準的“高考狀元”自然就被推上了金字塔的塔尖。

  此外,“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的社會氛圍,也使歐美國家不會像中國那樣對“高考狀元”情有獨鐘。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能得到足夠的社會尊重。當總統和當掏糞工,只是分工不同,都能獲得豐厚體面的收入以及社會勞動保障。比如芬蘭教育從來不將高分學生看成優秀學生,他們的看法是,只要能將個人特長發揮到極致,就是好學生。所以,芬蘭人認為,國會議員不會比廚娘更了不起。大家各司其職、各有所長。

  反觀我們,行業差別和歧視仍然很大,只有考高分才能進入名校,而只有進入名校才能獲得“高人一等”的發展機會。在這種氛圍下,要破除“高考狀元”的情結,顯然還只是一種奢望。(摘自6月3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