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施政重點是民生
談個人經歷
留學經歷加深國家概念
《北京晨報》報道,梁振英說:“我出生在1954年,是甲午戰爭之後的第60年。我父親出生在辛亥1911年,我姐姐出生在1949年。這些年份在我長大的過程中,感受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歷史定位。”談及上世紀70年代赴英留學,梁振英說,正是這一段離開香港的求學歲月,讓他對國家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那個時候一幫同學都經常想,怎麼可以用自己所學為國家做貢獻。那三年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談一國兩制
香港獲得巨大發展空間
談起一國兩制的創造性,梁振英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1997年梁振英出任全國人大香港籌備委員會副主任,為此他經常走訪社區,聽取民眾意見。當時有的香港市民有顧慮,認為7月1日回歸後將不會再使用港幣。“回歸15年,港幣跟內地人民幣並存,一個國家有兩種貨幣,我們用事實證明了是完全可行的。這個例子說明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創造性和可行性。”
梁振英說,內地給香港人巨大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香港企業在內地的漁業、農業、礦業都占有一席之地。“這個發展空間非常廣闊,條件非常好。
談未來施政
重點在民生 貼近民意
談及自己未來的施政打算,梁振英鄭重地說,未來五年,特區新政府的施政重點將放在解決民生領域的問題,“一方面,我們要維持樓價的穩定,同時應該適當增加土地供應量,希望可以調節房地產市場;一方面是醫療和老年化的問題。這三個問題都是民生問題中比較突出的問題。”
梁振英說:“正道是每一個政府、每一個從政者必須嚴格遵守的一個理念,包括向人民負責、廉潔奉公等等。我們執政者要向人民開誠布公。我要求我的團隊,更要求我個人,在施政過程當中貼近民意,了解民情。這些都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