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刺激經濟增長,適度放鬆貨幣財政調控是必須之策。上半年已經開始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降低存貸款利率。那麼新增的市場流動性會流向什麼地方就非常關鍵。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對拉動經濟增長可以起到立竿見影之效,多年來這一舉措屢試不爽。
但這一輪的投資與以往相比顯然有很大不同。5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大量投資將會進入這些鼓勵發展的領域。
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它們有助於解決中國經濟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如出口產品附加值低、能源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壓力加大、勞動力供應短缺等。
投資資金的來源也出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那就是引進民資。西氣東輸三線工程首開國家大型建設項目由民資參與的先河,表明一直由國有資金主導的投資模式正在發生變化。這不但為民間資本提供了投資渠道,也減少了國家的債務負擔。
刺激消費,擴大國內需求,是繼投資之後的第二大經濟增長來源。隨著全國城鄉社保醫保網絡的全覆蓋,龐大的消費潛力將逐步得到釋放。此外,國家以財政手段刺激消費的措施也將發揮作用,如對小排量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稅費優惠和價格補貼。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投入265億元補貼節能家電,在刺激消費的同時,也迫使家電行業不斷追求產品升級。
中國經濟發展的後續動力在於發展相對落後的西部,而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也一直是中國的發展戰略重點之一。從發改委新批項目中可以發現,有相當多的鐵路、公路、支線機場等新項目屬於西部區域,這裡的電力、礦產、農業乃至高新技術項目在所有新批項目中的佔比也是比較高的。
綜合來看,今年以來發改委新批項目無論是行業還是地域佈局都具有很強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前瞻性。從這些項目中可以隱約看到一個理想的結果:穩住經濟增速的同時,經濟領域的各項改革得以繼續推進,經濟結構按預設目標得到調整,從而使整個經濟走上更均衡、更健康的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