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天凱 湖北 銀行主管
“一國兩制”無疑是一個偉大的構想,香港與澳門回歸得益於“一國兩制”政策。而“一國兩制”構想本意在解決台灣問題,但台灣問題至今沒能在“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旗幟下得以解決。這就讓我們反思:“一國兩制”在兩岸不存在適應性問題嗎?
一、“一國兩制”的基本含義與產生的歷史前提。
“一國兩制”就是“一個中國,兩種制度”。就是大陸與台灣都在一個中國主權內,國家只有一個統一的北京中央政府,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一國兩制”實質上是一個和平統一的政策主張,或者說如果堅持“一國兩制”的方針就基本上采行和平統一的路徑,所以往往把“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作為現階段中央政府對台問題的基本方針。
鄧小平為什麼會有“一國兩制”這個構想?其實反映的既是他的智慧也是他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維方式。之所以有“兩制”,是因為:一方面,既然和平統一,就得一定程度上尊重台灣方面的感受和意見,否則兩方面就可能魚死網破,和平統一目標難以實現。“兩制”的構想,台灣方面保留自己的經濟制度和高度自治的政治主動權,有被“認可”的感受。
另一方面,大陸在80年代初期,實行的是高度的經濟公有化與社會主義政治體制,在當時看來不可能向台灣私有資本主義制度靠攏來“一制化”,而台灣也不可能放棄資本主義制度向大陸社會主義體制靠攏,制度不同成為兩岸統一的主要障礙之一,只有“兩制”才可以雙方各得其所。正是為了既照顧台灣方面的現實,又顧及大陸自己的社會制度性質,才有“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