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從7月6日開始,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短短13天內展開旋風式外交,所訪問9個國家有6個處於中國周邊,包括阿富汗、日本、蒙古國、越南、老撾和柬埔寨,並在金邊出席了東盟系列外長會議。
新華社發表時評文章陳,對希拉里此次在亞太的言與行,輿論解讀驚人一致:她“劃了一個明顯的外交圈”,在頻繁地不點名批評中國同時,進一步插手南海事務,反復強調美國在南海擁有“基本利益”,公開支持個別東盟成員國將南海問題多邊化和複雜化的圖謀。更有甚者,希拉里還把手伸向東海,訪日期間公然表示雖然美國對釣魚島主權歸屬不採取立場,但釣魚島屬於《美日安保條約》適用對象。
人們不禁深感困惑,美國在對華政策上公開宣示的“主觀意圖”與其實際上採取的具體行動之間,為何呈現如此明顯的反差?主管美國外交政策的希拉里究竟在釋放什麼信號?想達到什麼目的?美國究竟是希望南海穩定平靜還是風波不斷?
文章指出,大量事實表明,南海局勢在美國全面“重返亞太”後發生了重大變化。過去多年來,南海地區大體保持平靜狀態,並不存在所謂航行自由和航行安全問題,中國與各聲索國均表示願本著友好協商的方式尋求雙邊解決之道。
兩年前,也是在東盟系列外長會上,希拉里高調宣佈美國“重返亞太”。此後,美國從軍事、外交等各領域全面、快速推進“重返”戰略,而幾乎與其同步,南海暗流涌動,不斷掀起波瀾,有時甚至風急浪高,驚濤拍岸。
特別是今年以來,中國固有領土主權接連受到嚴重侵犯。菲律賓在南海黃岩島製造事端,日本就東海釣魚島上演“購買”鬧劇,越南國會通過《海洋法》,把中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包含在所謂越南“主權”和“管轄”範圍內。
文章稱,對此,美國一方面宣稱“不採取立場”,另一方面密集出台傾向性明顯、甚至軍事色彩濃厚的舉措。如中菲4月發生黃岩島爭端以來,美國不僅與菲律賓舉行聯合軍演,還向菲律賓出售兩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上月,美國防長帕內塔在新加坡亞洲安全大會宣佈,到2020年,美國海軍60%將部署在亞太地區。儘管中國一直採取克制態度、堅持外交解決爭端,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個別國家“挾洋自重”,致使爭議遲遲不能平息,這與美國方面的態度和動作不無關係。
美國實行全球戰略調整,把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地區,只要有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是歡迎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兩年來美國所推行的“重返亞太”戰略,給亞太地區究竟帶來了什麼?是為了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呢,還是為了“一己之利”而不惜在這一地區人為地煽動和製造對立與緊張?
美國必須認識到,以軍事上一再“秀肌肉”、外交上在地區國家雙邊爭議中攪局的方式重返亞太,這是一種錯誤和短視的做法,因為它走的是一條鼓勵對抗而非合作的道路,既與亞洲的發展大勢不相符,也不利於美國自身在亞太的長遠利益。奉勸美方多做些促進地區合作共贏的事,不要攪亂亞太地區和平與發展的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