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格外看重的東南亞市場,中日企業雖然形成了激烈的競爭關係,但中國勢頭更勁,中國若強力展開地緣經濟競爭,日本經濟抵抗力有限,一定會失去更多市場。日本雖有一些高新技術、尖端技術,但這些優勢並非其獨有,中國可以從其他渠道以及通過自身努力獲得,而日本所需要的稀土等戰略性資源,恰恰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所掌控。這種對中國經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已經構成日本自身的戰略弱點,甚至對它的國運產生深遠影響。
貿易方面,鑒於中日貿易的現實格局,中國出口日本的主要是原料、半成品等中低端產品,而日本則多為“高精尖”的高附加值產品,這就需要我們在一些重要原材料上“刹閘”,對原先的粗放出口採取一些限制性手段。例如日本一直希望在電子產業上永遠壓倒中國,而中國在稀土資源上對日限售,無疑是“打中七寸”。與此配合,在關稅方面,中國可以推出差別關稅,例如在稀土出口上對其他國家關稅水平不作調整,而對日本則適度提高。其實,提高進口日本奢侈品的關稅水平,一樣會讓日本相關企業和某些地方政府感到切身痛楚。
金融方面,也不應放任日本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的擴張。日本金融業如今很不景氣,無論是自身的正常業務發展,還是開拓新的領域,其前途都在中國,如果無法在中國市場立足,就是致命的打擊。日常業務活動中,可以採取一些具體政策,比如推遲、暫緩或限制日資金融機構在中國開辦或擴大業務的申請,縮小對日本金融機構的授信額度,通過正當的行業規定抬高日本金融機構在華辦理業務的成本。
中國決不鼓勵但毫不畏懼美國踢開中國而大操大辦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另一方面,卻可以使出“拖刀計”,在中日韓三國自貿協定方面對日本提出更多要求,或減少讓日本獲得優惠的項目,甚至無限期推遲達成協定的時間。三方自貿協定原本是一項互惠協定,對急需周邊市場的日本則是一個“大禮包”。當前以及今後5到10年內,日本很難依靠發達國家市場,但它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尚未開拓出來,在全球市場的動員能力上並不強,因而對周邊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依賴很大。毫無疑問,中國淡化與日本的一些合作計劃,減少甚至取消一些日資企業參與的項目,肯定會對日本產生敲山震虎效果。
旅遊經濟對日本廣大中產階層的作用不可等閑視之。適度疏導中國遊客去向,適當縮小中國遊客赴日旅遊規模,引導旅遊機構減少赴日旅行線路,同時推動遊客去東南亞、非洲、拉美和大洋洲國家觀光。這樣,也會讓急需中國遊客錢袋的日本消費和零售業受到嚴重打擊。
因此,中國的可選動作很多。除上述5大經濟手段之外,還可以在政治、外交、安全、軍事、輿論6個方面採取一些配合措施,通過協調運作產生的合力,對日本產生真正的威懾作用。當然,對日本採取制裁性措施,確實有可能在某些領域出現“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但是,只要中國敢於亮劍,不惜使用對決和反制手段,日本就很難不斷越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