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自身的“不行”
儘管這個團出色完成20多次重大演習演練任務,實射導彈全部命中,優秀官兵有105人次受到表彰,連續5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但他們還是更願意查找自身的“不行”。
與過去的岸防部隊相比,新組建的這個岸導團實際上是新型岸艦導彈試驗團,部隊組建、訓練與武器系統研製幾乎同步推進。
“第一團”的身份,既帶給他們光榮和自豪,更留給他們一大堆待解的難題。如果目標混雜在民用船舶中怎麼準確辨識?如果特徵類似的群目標集中出現如何有效攻擊……
“說實話,提出這些問題的本身,就有些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團長張國寶說,“正因為如此,在遇到複雜情況下,我們才能順利‘過得去’。”
某型軟件是該團主戰裝備的核心部件,也是團參謀長代瑩琢磨的重點。一次在和海軍戰術軟件專家、裝備研究院研究員範曉虹交流時,代瑩提出:這型軟件安全管道設置的覆蓋範圍過大,能否將覆蓋範圍調整小些。
這位“80後”參謀長的大膽請求,讓頭髮斑白的範曉虹既驚訝、又驚喜。驚訝的是,安全管道覆蓋範圍小,導彈發射時的危險係數會增大,這是主動找危險;驚喜的是,一線部隊的指揮員敢於挑戰自我,這份責任和勇氣,令人欣慰。在範曉虹與代瑩他們聯合攻關下,該型軟件順利升級,導彈攻擊能力大幅提升。
“海岸霹靂第一團”官兵都明白這個道理:“平時說自己很行,戰時可能就不行;平時對自己仁慈,等於戰時對敵人仁慈。”為此,他們在查找自身的“不行”中,不斷琢磨讓自己“很行”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