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數月前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召開座談會,邀請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台灣師範大學教授潘朝陽,佛光大學文學系主任謝大寧教授與會。座談會由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主持,與會者就台灣教科書已經而且會進一步導致的兩岸認同危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各自發表了深刻的見解。
張亞中指出,現在台灣30歲以下的年輕人,基本上對兩岸的認知就是“一邊一國”。那么台灣這邊叫做“台灣國”還是“中華民國”?從元旦升旗典禮、街頭上圍國旗圍巾,我們可以知道“中華民國國號”目前佔優勢地位,但問題是,對照於“憲法”規範,這個“中華民國”已經完全異化,這絕對是一連串政治操弄的結果。
張亞中說,李登輝最後一個任期,“教育部”內有一個秘密的“本土教育推動小組”,這是當時“教育部長”偶然的情況下說溜了嘴透露的,據說當時領導此秘密小組的就是杜正勝。後來,杜正勝從幕後走向台前,而且用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方式在台橫掃千軍,不管有多少爭議,他很徹底地推動了他的想法。舉例來說,以“教育部”慣例,是十年修改一次課綱,可是杜正勝可以為了推動本土教育,不依正常程序走,硬是先行推動暫綱(暫時課綱),以強力政治介入操作。
記得4年多前馬英九、國民黨重新執政的時候,中評社發出社評呼籲及時撥亂反正。至今檢驗,我們發現,馬英九與國民黨做了很多,成就也很大,台獨政策被廢除很多。
但是,我們要指出,在意識形態方面,遠遠沒有做到撥亂反正。首先,因為不敢重提國統綱領,致使“國本”問題沒有明確,繼續在分裂與動搖之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台灣教科書已經而且會進一步導致的兩岸認同危機的重大危機沒有受到任何遏制,繼續蔓延,為未來的兩岸關係留下巨大的“地雷”。
根據我們所知,今後幾年,台獨意識教科書問題也無法解決,只能任其發展。很可能,到了作歷史總結的時候,馬英九國民黨千般好,僅僅教科書遺留問題就導致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