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體操王子李寧兵敗漢城。回國後,針對他的批評、指責鋪天蓋地;倫敦奧運會,吳景彪失手舉重金牌後,國人給予他的是真誠的鼓勵與支持。
在這屆奧運會上,記者看到了國人悄然變化的體育觀與金牌觀——站在最高領獎台不再是國人對運動員的終極要求,金牌也不再是運動員為國爭光的唯一標杆。在給吳景彪發起的“一句話為英雄加油”活動裡,一名叫張小璐的網友評價說:“他已經很棒了,能夠站上奧運的舞台,拿不拿得到金牌又有什麼重要的呢,獲得冠軍是好事,但更好的是努力過。失敗沒關係,你們仍然是中國的英雄!”
在孱弱百年後走上逐漸富強的道路過程裡,中國曾經特別需要一些東西來振奮民族精神,展現國家力量,而競技體育賽場上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曾給困難時期的國人極大的鼓舞與激勵。那時的一塊金牌,意義遠遠超越體育範疇,因此,李寧曾經的遭遇不難理解。北京奧運會中國榮登金牌榜首位,使國人的信心與自豪感達到新的高峰,心態開始向大國公民轉變。對普通民眾來說,金牌不再是比賽的唯一,而運動員的拼搏和努力以及體育帶來的美好,成為新的關注點。
於是,一篇關於自行車老將黃金寶第37名結束奧運之旅的文章,成為@新華體育微博上最為熱議的話題;41歲的老將譚宗亮第五次奧運衝金無果,但卻換來了中國媒體的集體致敬。《山西晚報》用半個版報道,“目光跟隨那顆子彈,其餘再無世界,這是最真摯最火熱的愛,與領獎台無關。”
在北京奧運會後,中國提出了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目標。到底怎樣才能算一個真正的體育強國呢?記者認為除了競技體育的強盛,民眾對體育精神的理解、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和對體育參與者的尊重,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倫敦奧運會讓記者看到,至少民眾的心態正在轉向體育強國。(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