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韓建交20周年 |
中評社香港8月7日電(記者 馬映紅編譯)今年是中韓建交20周年,《韓國先驅報》特別刊登文章,總結中韓關係過去20年的發展,而得出的結論是:雙方的經濟合作顯著增加,但在外交和政治領域的障礙依然存在。
文章表示,自從中韓在20年前開展外交關係之後,雙方在經濟、社會和文化關係上有很大進展。
但在外交和政治方面,雙方關係一直備受對朝鮮問題的分歧及冷戰遺留下來的猜疑所影響。
有政治專家表示,正當美國(韓國最重要盟友)準備重返亞太時,中韓應該嘗試增進相互了解,以擴大合作領域和避免誤解彼此的外交政策。
在1996-1998年擔任韓國駐華大使的鄭鐘旭表示,中國是韓國現時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並因此取得巨大的經濟成就,然而雙方卻未能加強互信。他認為,在外交和政治方面,中國關係仍受冷戰和朝鮮分歧所籠罩。
但撇除政治問題,兩國關係其實有望因日益加深的經濟依存走向合作,而非外交對抗。隨著中國政府將於下半年換屆,新一屆中國領導人將更務實和愛好和平,因此中韓有望加強外交合作。
不過,有人卻認為,由於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量日趨強大,韓國政府應該小心觀察中國的野心舉動,尤其是美國現時正逐步重返亞太。
在前總統盧泰愚的“北方政策”(Nordpolitik)下,韓國政府於1992與台灣“斷交”,並改為和中國建交。
中韓的經濟合作關係滿足了雙方需要。對韓國而言,和中國這個龐大市場合作為其經濟增長帶來動力。而對中國而言,韓國的科研技術大大幫助了其工業化。
在2008年,中韓關係更提升至“戰略合作關係”的程度,促成兩國政府高層了頻繁的接觸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