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左)出席兩岸常用詞典新書發表會。(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8月13日電(記者 倪鴻祥)馬英九今天上午出席《兩岸常用詞典》新書發表會表示,兩岸用詞各有不同,無法評論對錯,最後就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具體講就是做到正簡並陳,各取所需。
馬英九舉例提到許多兩岸互不通用的語詞,其中包括大陸用語“貓膩”(曖昧、陰謀)、“給力”(加油)、“雷人”(令人驚訝),台灣用語“代誌”(事情)、“機車”(做事囉嗦)、“宅神”(窩在家里不出門,不擅交際),說明兩岸用語不同。
這場新書發表記者會在中華文化總會舉行,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副會長林澄枝、台灣方面參與編撰的中文學者等近100人都參與新書啟用儀式,會場一邊的牆壁也舉出兩岸常見不同的語詞及含義,並陳列新書供人參考。
馬英九表示,兩岸合編詞典是他5年前競選的政見,第一任期還沒結束時網路電子版已經出爐,現在書面字版出爐,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尤其兩岸一定有很多歧見,過程中一定有很多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過程;事實上,兩岸簽署18個協議當中,例子也屢見不鮮,例如台灣叫架構協議,大陸叫框架協議,台灣叫貨櫃,大陸叫集裝箱。
他指出,這麼多不同的詞,無法評論對錯,該怎麼辦?最後就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具體講就是做到正簡並陳,各取所需。大陸人訪台4年來已超400萬人次,台灣去大陸一年就有500多萬人次,頻繁的交往,是台灣歷史首見,也是整個中華民族歷史首見,這勢必需要一套詞書,幫助大家了解。
馬英九也再度以大陸名作家韓寒首次訪台時碰到的事情作為例子,韓寒坐計程車不慎掉了手機,20分鐘後司機已經把手機送回旅館,司機還說這種事經常在做,讓韓寒立刻“石化”了;他完全不懂其意,後來才知道就是變成化石、凍結了,感到驚訝的意思。
他還指出,韓寒想重配眼鏡,第一家眼鏡行說要3天才能好,見他無法久候,立即拿出免費的隱型眼鏡作為替代;第二家眼鏡行也說無法當天取貨,但表示可把舊眼鏡拿來修一修暫時使用,韓寒覺得其中是否有些“貓膩”(曖昧、陰謀之類的事)?
馬英九強調,這本書在台灣出以正體字為主,在大陸出以簡化字為主,沒有政治考慮,完全是文化本位,希望這一代、下一代都能認識正體字,台灣即使要爭取陸客,也沒必要把原來正體字招牌廣告加簡體字,因為陸客確實也受到影響感到不便,而且大陸開放觀光後,適應得也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