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全球糧價高企的幕後主要“推手”,是美國遭遇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乾旱,導致包括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生產受損。
8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平均氣溫達到77.6華氏度(約合25.3攝氏度),是該機構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
10日,美國農業部(USDA)大幅下調了玉米和大豆的產量預期,並指出嚴重的旱情將進一步推高農作物的價格。
花旗集團商品戰略家斯特林.史密斯指出,全球玉米、大豆的供應都會出現緊張,其中大豆的情況可能需要兩個生長周期才能恢復,預計大豆價格將以強勁勢頭進入下年。高盛公司、麥格理集團、瑞士信貸也都預計農產品的價格漲勢將持續下去。
美國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大豆和小麥出口國,全球40%的玉米和大豆以及20%的小麥來自美國,2011年美國農業出口額高達1370億美元。
受美國乾旱的推動,FAO的7月全球糧食價格指數在連續下滑3個月後環比(比上月)上漲6%,為2009年11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FAO總幹事達希爾瓦10日已呼籲美國停止將玉米等其他作物轉換成生物燃料,達希爾瓦稱,美國目前已經生產了152億加侖的生物燃料,而這代價是1.219億噸玉米,相當於美國四成玉米產量。
英國《金融時報》也稱,在上述RRF的首次會議上,聯合國很有可能要求美國、歐洲及其他國家廢除由政府制定的生物燃料生產目標。
FAO稱,美國玉米的價格較上月已經上漲了23%,俄羅斯的乾旱天氣也推動小麥價格漲了19%,不過大米、肉類以及乳製品的價格依然維持穩定。
新糧食危機?
眼下,出現異常氣候的不僅僅是美國,還有俄羅斯、烏克蘭等主要糧食生產國。俄羅斯農業部副部長伊戈爾.馬內洛夫7月底宣布,全俄共有16個聯邦主體遭受旱災,受旱耕地面積440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5%至6%。烏克蘭今年夏糧產出2466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約20%。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有幾大因素對RRF首次會議的參會者來說是個安慰。其一是作為亞洲關鍵農產品的大米的價格水平保持穩定;其二是木薯等非洲當地主食作物的產量在過去五年中顯著增長。此外,受經濟低迷影響,現階段全球糧食需求低於2007年至2008年水平。
另有分析認為,今年與2008年糧食危機很大的不同是驅動因素,2008年主要是創紀錄的油價對機械化農業造成巨大影響,而今年雖然油價相對較高,但沒有到2008年的水平,依然有調整的空間。
但仍有學者擔心目前的形勢。今年不像去年一樣,雖然糧食價格都在上漲,但今年全球糧食儲備低於去年,並且如果發生像阿巴辛所說的出口限制,將進一步推高全球糧食價格。
阿巴辛的警告或許會成為耳邊風。在去年的G20峰會上,G20並沒有就出口限制達成約束性的協議。英國《金融時報》社論稱,全球仍缺乏一個有效的依據來管制出口禁令,甚至連承認管制出口禁令的邏輯也無據可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