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環球時報報道,印度北方邦一名地方官員日前在一次官員集會上稱:“只要全身心努力工作,官員適度‘偷’一點兒,只要別太過分,還是可以接受的。”不料,這番“適度偷竊”言論被當地一家電視台的攝像師拍下來,並在全國播出。《印度快報》稱,此番言論引起全國性騷動,印度的腐敗問題正是由於這類官員的存在才無法終結。一名官員譴責稱,地方官的言論就像政府的政策,這種論調相當於“政府頒發了盜竊公共資金的許可證”。
近一段時間以來,反腐敗成了印度熱議的話題。7月底,印度大停電導致近7億人生活在黑暗中長達2天之久,幕後根源直指官員貪腐。《印度時報》13日稱,印度瑜伽大師拉瑪達夫號召支持者進行絕食示威,抗議地方腐敗。印度反腐先鋒、75歲的安納.哈扎爾的反腐隊伍因拉瑪達夫的加入勢力大增。
印度官員腐敗十分猖獗,近年來,腐敗之風屢禁不止。美國一個研究組織的報告估計,在過去60年間,近5000億美元被非法從印度轉移出去。國際透明組織曾對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的清廉程度進行評估,印度2011年的排名從87位下降至95位。
印度審計署披露,部分政府官員違規將155處煤礦的開採權交給12家本國公司,估計造成印度國庫2100億美元的損失。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組委會主席卡爾曼迪被爆出天價採購案:印度審計署公布的英聯邦運動會審計報告列出多種高價採購的物品,如組委會購買衛生卷紙的價格高達每卷3751盧比(1美元約合50盧比),而實際市場售價僅為22盧比;運動員村一台冰箱的月租價可以購買10台冰箱……印度審計署稱,63億盧比的英聯邦運動會建設工程中,至少有10億盧比給組委會當了回扣。
有人說,除了“大貪”,印度還有很多“小貪”,比如警察、稅務員和列車員……凡是手中稍有權力的,都會伸手要些“好處”。英國人愛德華.盧斯在《不顧諸神———現代印度的奇怪崛起》一書中介紹了一名婦女怎樣爭取一張“低於貧困線”(BPL)卡,有了這張卡她就可以得到補助的穀物、煤油和糖這些她的家庭本來有資格獲得的東西。政府調查顯示,多達40%的擁有BPL卡的人本身並不貧困,他們通過行賄得到這些卡。因此,印度接近一半的補助糧都被偷竊了,而剩下的人要得到這種卡就必須去行賄。“如果我不賄賂他們,他們連正確的申請表都不給我,”這名從比哈爾搬到德里的婦女說,“我賄賂了他們,他們給我一份英文表格,我不懂英語,還得花錢請坐在辦公室外面的人幫我填寫。”付出巨大代價後,她最終得到那張卡,可以到當地的平價商店買東西。但這裡的平價商店幾乎從不開門,開的時候只有發黴的面粉和穀物。“這個婦女抓了一把給我看,上面爬滿蟲子。”
2011年,印度社會活動家哈扎爾發起反腐敗的社會抗議活動,他身穿傳統服裝戴黑框眼鏡,用絕食這一非暴力方式請願,成百上千萬的印度人將他看作聖雄甘地的化身,認為他能結束禍國殃民的腐敗現象。去年哈扎爾的絕食抗議以形式上的勝利告終,政府同意立法反腐,而至今未見行動。今年的絕食抗議激起的“浪花”小了許多。究其原因首先是民間反腐敗力量空有熱情而缺乏主張。身為領導者的哈扎爾思想比較陳腐且單純,提出的主張比較偏激。比如,他公開表示支持對酗酒者施以鞭刑,還建議將死刑擴大,對被判貪污罪的官員實施死刑。他的仇富心態引起印度中產階級的反感,而他的一些蔑視民主的做法也失去部分百姓的支持。其次,哈扎爾的新盟友拉瑪達夫在印度主流社會也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據稱他的個人資產超過幾十億盧比,其支持者籌劃建立政黨。這讓印度民眾十分反感,認為這支反腐敗的群眾力量正在變為某些人權力鬥爭的工具。
印度的腐敗問題根深蒂固。數千年的種姓制度造成貧富階層之間的壁壘分明和世襲罔替;西方的民主選舉制度給印度帶來的不光有選票,更多的是為數眾多的政黨和他們各自代表的利益集團之間的勾心鬥角。有時候,印度官員的腐敗並不是為個人,而是為自己的政黨在未來大選中有更多的錢拉選票,在這個“大義”的感召下,他們摟起錢來更加肆無忌憚。
印度對腐敗的懲罰機制十分疲弱,被挖出的“蠹蟲”少有受到嚴懲,許多人還能異地為官。這也難怪印度官員“前腐後繼”。據說印度公務員是最受人羨慕的職業,每一個職位的平均招考比例高達1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