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解放軍二炮部隊列裝的東風-15戰術導彈。 |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環球網綜合報道,據日本《外交官》雜誌網站刊文稱,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就把中國作為了自己的對手;而為了應對中國,奧巴馬政府推行了“轉向亞洲”的戰略:這兩點都加劇了中美兩國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文章就此進行了探討,認為兩國主要存在發生非軍事性衝突的可能,但是發生衝突的後果卻是難以承受的,因此美國需要采措施取既避免衝突又要保持自己在對抗中的優勢地位。
文章認為,中國的經濟總量和軍事預算在未來二十年內可能會超過美國,中國同時將具備與美國匹敵的實力。但即使這樣,中國的安全利益和軍事能力仍可能局限於周邊地區。可能發生衝突的地區包括朝鮮半島,台灣,東南亞或印度。中美之間也可能發生衝突,但很大程度上只限於網絡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兩國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太大,不過這一判斷是以美國仍然保持對中國的有效震懾能力為前提的。
中國的整體軍事實力不太可能迅速趕上美國,但是可能在周邊地區迅速獲得地區優勢。可能首先在台灣地區,之後擴展到更大的範圍。因此,在這些區域與中國進行直接軍事對抗的難度將會將會逐漸上升。美國將不得不依靠升級軍事和報復能力來進行有效震懾。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核武優勢無助於對中國進行有效震懾,因為中國也將保有二次核打擊能力。中國周邊發生的任何危機也不太可能對美國造成嚴重影響,因此美國沒必要在這些事情上與中國發生直接衝突。兩國的衝突可能升級到網絡空間和經濟領域。在這兩種情況下,美國的脆弱性會使得自己付出沉重的代價,但是兩國的衝突也可能不局限於這兩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