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5日下午,載有14名香港保釣人士的“啓豐二號”保釣船進入釣魚島海域,7名保釣人員登上釣魚島并竪起中國國旗。圖為兩艘日本海上保安廳船只撞擊“啓豐二號”瞬間。 |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記者 梁棟編譯報道)繼韓國總統李明博登上獨島(日稱竹島)引爆韓日島嶼主權爭議後,中日相關人員接連登陸釣魚島又令東亞安全局勢進一步緊張。有關東亞島嶼主權爭議背後的深層原因,能源說、霸權說、民族主義說等種種解讀各有自己的擁躉,也各有自己的片面性。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9日刊發社評稱,日本對歷史問題的迴避令東亞島嶼之爭陷入死結。文章稱,如果東亞鄰國間可以形成對歷史的共識,中日間的釣魚島問題,以及東亞其它島嶼主權爭端就可以更加容易地解決。
上周日,中國多個城市爆發了針對日本議員登上釣魚島的抗議遊行,總人數達數千人。文章稱,這是中日雙方聲稱對釣魚島擁有主權進而爆發衝突的七年來,中國第三次發生類似的抗議遊行。同時,中國同菲律賓、越南等國也在南海相關島嶼的主權歸屬問題上存在分歧。
文章稱,從某種程度上講,東亞地區的這些衝突都是因各個國家渴望開發海底石油和使用島嶼周邊的漁業權所致。同時,一些國家“軟弱的”領導人也希望利用愛國者的憤怒來提高他自己的地位。
但是,文章稱,深藏在領土爭端引發的“激情”之下的是與東亞地區歷史息息相關的深層的情愫——特別是各個國家如何解釋和面對歷史。
文章稱,例如,中越過去的戰爭是定義為“中國對越南的侵略”還是“中國對越南的自衛反擊”就左右著中越兩國如何對待西沙群島爭議的問題。但是,日本在20世紀初對亞洲國家的侵略所引發的原始情緒卻令外界擔心,中日間有關釣魚島歸屬的爭端將導致兩國嚴重的軍事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