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5日,林丹(左)接受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李永波的指導。當日,在倫敦奧運會羽毛球男單決賽中,中國選手林丹以2比1戰勝馬來西亞選手李宗偉,蟬聯奧運會男單冠軍。 |
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人物周刊:剛進國家隊,地下室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林丹:一個無聊的電視劇能反覆看好久。隔音特別不好,隔壁的呼嚕聲聽得一清二楚。4個人一間房,幹什麼都得很小心,怕影響到別人。上個廁所要出門走好遠。手機舉到棚頂才能收發短信。這些都是“小白樓”所沒有的。
早日打進一線,就能早些搬出地下室。也正是這種選拔機制和這種環境,讓我們都想早些住上“小白樓”,小鮑和我同一批進國家隊,他“出來”(搬出地下室)得比我早。
人物周刊:你那時急嗎?
林丹:是會著急。好在一年後,我也打出來了。
人物周刊:2001年是你的轉折點。
林丹:那時國際羽聯為了提高比賽節奏,把每局比分改為7分。7分制的比賽對速度、力量的要求更高,而不是技術。那時我一上場就殺,打得很痛快。
人物周刊:一年以後,改回15分制,你就不適應了。
林丹:很迷茫,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打了。我總是在第一輪就輸掉,“林一輪”也是那時叫起的。當時不僅懷疑自己,還開始害怕比賽。
人物周刊:低谷期持續了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