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8日電/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遼寧鳳城市委書記王國強的名字在該市官方網站上消失,一些媒體根據調查發出報道說,王國強已經“攜款外逃”。但各家媒體報道的都是“傳聞”,而鳳城官方及它的上級至今沒有向公眾提供明確的權威消息。
由於官方沉默,無人能辨別以下傳言的真假,包括王國強是否早已是“裸官”了,他的家屬是否提前移居美國,他卷走的款項是否高達2億元,等等。
社評指出,可以確定的是,關於王國強的公開訊息都是半年前的。那麼,我們的問題是:官方有關部門為什麼不把王國強外逃的消息主動公布出來,而要這個消息先在市井上流傳,然後再由媒體跑過去或者打電話“挖”出來呢?當然了,王國強外逃是醜事,醜事如果能被瞞起來悄悄消化當然也不錯,但這現實嗎?事情現在不還是被拿到媒體上來了嗎?
互聯網時代無數突發事件已證明,當出一件涉及官方的醜事並及時被公眾通過官方主動公布的途徑了解時,它帶來的危害是最小的。只要官方對這件醜事有隱瞞、刻意淡化的動作被輿論發現,那麼這些動作的力度有多大,事件的危害性就會增加同樣多甚至更多。
我們呼籲遼寧省有關部門及時向外通報王國強“外逃”事件的原委,如果事情有待進一步調查,就先公布已掌握的情況,用官方正規消息一統互聯網上的各種傳聞。
中國的信息公開同上世紀末相比已經向前走了很遠,直到不久前,官方對自然災害的死亡人數還諱莫如深。現在需要所有官員都深信不疑:一個壞消息能在中國被瞞住的時代徹底結束了。無論什麼樣的壞消息,幾經曲折最後都會流傳開來。
一些人遇壞消息時想瞞住它,在很多時候是出於部門甚至個人私利。他們有可能是某種意義的相關者,這樣做有利益上的邏輯。但決不能鼓勵這樣的官場潛規則,官員莫以為壞消息對政府形象的損害是絕對的,以及把它們做得“低調”些是減少政府形象損失的唯一辦法。
互聯網上的輿論雖然轟轟烈烈,但民眾大的清醒是有的,對政府業績的評價也不會偏離客觀和公正太遠。人們知道這個國家有貪官,也有少數“高危”的“裸官”,但人們也看到大多數正派官員的努力,看到這個國家在前進。
一個再壞的消息,今天也掀翻不了中國。即使哪個地方真出了“大事”,如什邡、啟東之前的樣子,國家也有能力恢復這些傷口。中國官方要對自揭傷疤有自信。
只有把“醜”主動露出來,堅決與它做切割,它的重複出現概率才會降到最低。比如出一個貪官,媒體的追究和“反思”很汹湧,這一切會對出現貪官的前後環節都形成震懾力,再出同樣貪官的可能性就會小很多。
中國發展這麼快,老百姓的生活水準不斷上升,這正是官方應當有足夠自信,在不涉及國家安全機密時多講實話的時候。講真話不僅簡單易行,而且是後遺症最小,反而最安全的。
透明中國不會一下子到來,但中國越來越透明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早已生效,是這個大趨勢的印證。適應並配合這個趨勢,就會主動,雖有表面麻煩,實則清除了很多潛在“地雷”。想在大潮流中給自己營造別人看不見的巢穴,誰這樣做都會置自己於慢性或突然爆發的風險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