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羅老號”運載火箭是韓國試圖自行發展航天事業,而與俄羅斯共同研製的。這是一種兩級火箭,一級火箭由俄羅斯製造,二級火箭由韓國製造。29日上午,第三次發射使用的“安加拉”一級火箭從俄羅斯出發後順利抵達韓國金海機場。據悉,“羅老號”的第三次發射將於今年10月在羅老航天中心發射,將攜帶由韓國高等科學技術研究所衛星技術研究中心製作的100公斤的科學衛星升空。
觀點中國文章稱,韓國的航天夢由來已久。作為東北亞地區的主要國家,韓國如今已經跨過人均年收入2萬美元的大關,已成為事實上的發達國家。但是,環顧其周圍,俄、日、中和朝鮮,均已具備自主航天發射能力和遠程導彈能力,而韓國除了美國限制的彈道導彈不得超過500公里射程外,其更沒有運載火箭技術,這是韓國上下一直很受傷。
為此,韓國積極投資航天事業,並通過談判獲得俄羅斯的技術支持,試圖借助俄羅斯的幫助促進本國的航天發射能力。在此情況下,韓國致力於在商業衛星發射領域挑戰日本、印度等地區競爭對手。韓國曾表示,一次成功發射可以帶來約24億美元經濟效益。韓國希望,最晚2018年能夠自行建造火箭;最晚2025年發射月球探測器。
但隨著兩次“羅老號”的發射失敗,事實上不但延遲了韓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規劃,而且更為關鍵的是,沉重打擊了韓國自行發展航天的信心。並且在事故責任認定上,韓國指責生產一級火箭的俄羅斯存在技術問題,但最終的結論很模糊,可能是因為分離第一級和第二級的引爆系統出現故障所致。
韓國認為,很少有發達國家不積極進行太空技術研發的,“因為這不僅有關一個國家的國格,還關乎未來太空產業競爭的決定性問題。”。而韓國是“仍處在分裂狀態的國家”,從國家安全的層面來看,進行火箭研發至關重要。“如果不能擁有自主運載火箭,那麼到危急關頭時將很難隨心所欲地發射需要的衛星。”韓國應繼續接受俄羅斯技術幫助的同時,最大限度的學習相關技術,盡快獲得自主開發能力,以擺脫宇宙弱國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