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3日電/攸關台灣地方財政的《財劃法》及《公債法》修法,近來備受朝野關注。延宕數年的法案之所以能躍上一級戰線,除了地方財政缺口迫在眉睫外,也與二○一四年地方七合一選舉的布局密切相關。特別的是,此次法案對決中,藍綠的敵我角色格外模糊,反倒是區域對抗及城鄉角力。
據中國時報報道,為促進區域平衡發展,《財劃法》及《公債法》修法之議已提出多年;二○一○年五都升格,更增修法必要性。不僅民進黨數度將其列為優先法案,就連藍營的地方首長都紛紛出面喊話催促修法。
一位國民黨“立委”私下坦言,“沒有錢就沒有政績”,地方政府財政困窘,五都升格有名無實,這些都將攤開給選民檢驗;無論最後能否完成修法,都將牽動朝野二○一四選舉布局。
財稅學者出身的國民黨“立委”曾巨威直言,《財劃法》及《公債法》早就該修,之前藍綠因擔心在二○一二年大選引發“副作用”,不敢貿然通過,如今眼看二○一四選舉布局將展開才又喊修法,都是政治考量。
由於修法將牽動地方資源分配,不少區域“立委”紛紛提出有利該選區的草案版本,被視為替未來參選地方首長鋪路。
而台中的藍營熱門人選之一、國民黨“立委”盧秀燕更自提《財劃法》草案。她指出,相較北、高兩市可獲配財源,台中升格後應該要“轉大人”,但卻還在“穿小孩的衣服”,若“中央”再不重視此一問題,將加劇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摩擦與對抗。
五都之外的縣市擔心被邊緣化的焦慮更形明顯。出身雲林縣的民進黨“立委”李應元、國民黨“立委”張嘉郡,就各提《財劃法》修法版本。兩人在藍綠雖分屬不同陣營,但爭取更多“中央”資源挹注的立場則趨於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