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兩次辯論或討論的時空環境都不一樣。如果從現在開始到2014、2015年,變化也很大。我比較建議的是,這次開啟討論,除了要重視黨內各種聲音的表達,更重要的是要引進更多戰略思維、國際戰略變化;蔡英文當時已帶入這樣的想法,包括區域情勢變化,美中關係變化,我認為蘇主席這方面與蔡英文差距並不大。但他面臨的外在環境又更不一樣,可能與民進黨未來兩岸政策討論同步進行的區域形勢,包括中共十八大、習近平上台、美國總統大選。不論結果如何,新的美國總統亞太事務團隊,特別是共和黨回來的話,人事的確定要到明年春天以後;還要看共和黨政府對中國政策會不會調整。如果奧巴馬連任成功,過去兩年好不容易確定下來的重返亞洲政策,強化美國在亞太民主同盟或軍事同盟關係,那台灣角色又如何?
我們希望把國際視野,帶入未來民進黨啟動的討論中,有更多國際與戰略形勢的變化。因為未來一年,美中關係演變,包括中國大陸內部政治演變,比起1998、2011年都更複雜。有一股力量是希望黨內趕快提出一個替代性方案,這股力量的著眼點是很實際的,趕快解決兩岸問題,免得到2015年又面臨到同樣九二共識問題,影響2016年勝選。
可是,當前台灣的內外情勢更加複雜,包括馬政府治理能力、支持度都非常低落,民進黨應該是注入更多討論,讓討論更加審慎,我們有4年的時間。過去有選舉進程上的急迫性,不管是內部共識凝聚或透過黨的背書。未來這個討論時間充裕一點點,加上未來一年多國際情勢變化,我們比較建議民進黨更有耐心、更關照國際情勢變化,看一下馬政府怎麼做。林林總總因素加進來,民進黨第三次在野時期兩岸政策討論,我無法預測未來走向,我只能說我們面臨環境不同,蘇主席已有自己的想法,黨內先進個別有一些腹案提出來,這些都會放在架構中來討論,只是這次的思維、戰略高度會會比前面兩次更高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