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6日電/APEC會員國齊聚俄國海參威南方的大俄羅斯島,討論亞太國家建立更緊密的經濟合作關係時,東亞國家間的島嶼爭端仍未見平歇,而中日韓間的詭譎氣氛更令今年的APEC峰會蒙上陰影。
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國際注目的焦點似乎不在此次峰會的東道主俄國如何展現其融入亞太地區,實現“新亞洲”(New Asia)的決心,而是喧賓奪主的日本。國際將關注首腦會談中,野田首相如何與中、韓領袖互動,此不僅為中、日、韓關係的冷熱指標,亦可窺見東海“島嶼爭端”能否軟著陸的端倪。
戰後,日本與鄰國齟齬時有所聞,過去多屬“歷史認識問題”牽動日本與鄰國關係的良窳,但近年來,“島嶼爭端”取代“歷史認識問題”,挑動東北亞國際政治的敏感神經。因此,“歷史認識問題”對東北亞國際關係的影響將弱化,取而代之,攸關各國現實利益的領土主權問題、海洋權益之爭與地緣政治上的安保利益,將成為左右中、日、韓關係走向的主要變數。
其實,小泉內閣時期,中日關係陷入一九七二年雙方外交正常化以來的最低潮,“靖國神社參拜”問題並非主因,誠如布什總統所言,中日關係比單純的靖國神社參拜問題複雜許多。美國日本研究學者葛林(Michael Green)亦直言,“即使首相不參拜靖國神社,也無濟於事”。美國應已意識到來自於海洋利益中的糾葛所形成的不信任感始為中、日雙方溝通的障礙。
然而,東亞的“島嶼爭端”,非僅存在於中、日之間,在與日本同屬美國盟邦的台灣、韓國、菲律賓,甚至美國近年極力改善關係中的越南間,亦存有錯綜複雜的島嶼主權爭議,此為美國帶來“重返亞洲”時的尷尬。在美國欲重整太平洋第一島鏈的團結之際,美國在東亞的“島嶼爭端”中,左支右絀、顧此失彼,只能無力的喊話,呼籲各方坐下來談,透過對話解決爭議;過程中,北京似乎以逸待勞,除冷眼旁觀美國如何扮演東亞的老大哥,更伺機向台灣招手,期待兩岸在南沙群島與釣魚台列嶼主權上合作。
雖說馬英九主政後,ECFA逐步將兩岸的經濟交流制度化,但卻無法迅速向政治領域滲透,鬆動國共間的“歷史正朔”之爭。
惟在“憲法”中,將自身定位為“一中”之正朔的台北仍須守土有責,在南沙群島及釣魚台列嶼爭議中,命定陷入外交與兩岸關係的狹縫間,兩面作戰,吃力難討好。近日,台灣實施太平島實彈演習及馬英九決定赴彭佳嶼遠眺釣魚台,皆為台北在艱困的外交空間下,嘗試以“平衡外交”的思維,在避免損及與美國間的安保關係考量中,含蓄地向國際宣示“中華民國”主權的外交舉措,此與韓國總統李明博“登獨島”的激情演出相較,自然在票房上冷熱有別。
此外,台灣內部帶有深淺不同之藍綠意識形態對立的“日本觀”更直接投射在朝野不同的“保釣”主張中,使本應一致對外的“保釣運動”意外成為藍綠內政戰線的延長,助長日本朝野染指釣魚台列嶼之野心。
因此,民進黨蘇貞昌主席不應一味對馬英九的“保釣”政策冷嘲熱諷。蘇主席若認為登彭佳嶼與“保釣”無關,只是“自我阿Q”,那麼,蘇主席能否在釣魚台列嶼問題上更清楚的政策表態,或從黨中央的立場,支持擁有釣魚台列嶼行政管轄權的宜蘭縣長林聰賢登島宣示主權,而非放任其該黨公職人員或支持者隱諱地將“保釣”與“統獨”、“親中”掛鉤,模糊民眾對釣魚台列嶼主權的認識,動搖社會的“保釣”信心。
社論最後說,台灣在“保釣”與“南海問題”上不容易與大陸合作,但朝野應可在台灣所處的“島嶼爭端”中分進合擊,共謀捍衛領土主權之策。相信只有朝野一致對外,始能讓國際社會清楚聽見台灣對東海、南海島嶼的主權論述,並在此“島嶼爭端”中,重新找回團結的“中華民國”,贏得國際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