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或仍轉嫁銀行
今年發了那麼多企業債,大部分也都賣出了。中債網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今年企業債淨認購總量達3881.50億元,除去年發行而今年認購部分,與發行量3875.78億元相差不大。
“當前背景下哪裡去找更好的投資品呢?”劉尚希分析,企業債的風險主要由認購的投資者承擔。發企業債的多是大企業,且企業破產時債券有優先索償權,故易獲得投資者青睞。
至於其中的城投債也就是平台債,雖然審批可能比平台貸鬆,但“多數人相信政府不會違約,”銀行人士說,如果企業和老百姓都買的話,鑒於社會影響,平台債對地方政府的還債約束力應該比銀行的平台貸強。
然而,記者梳理中債網數據發現,今年來3881.50億元的淨認購量中,商業銀行占1499.00億元;其次證券公司735.90億元,基金900 .36億元。個人投資者認購量為零。
“銀行為合理安排資金池而購買。但如果違約,也會被牽連。”前述副行長表示。劉尚希認為,發行企業債的風控機制仍需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