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任興洲認為,目前大陸正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給台商帶來了相當的機遇。比如,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由於許多台商的製造業在大陸已有相當發展規模,為生產性服務業進入大陸市場創造了基礎和條件。兩岸政策和合作機制方面的變化,使得兩岸生產要素的流通更為便利,台商更有條件在兩岸配置資源。
兩岸企業怎麼合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研究員張燕生談到一個台灣大廠向他表露的困惑:跟著惠普公司到了重慶,越走越深入大陸西南、西北,會不會越來越邊緣化?
“可以假設台灣的大廠到了重慶以後,可能面臨不同的路子。一條路子是繼續代工,為歐美生產電子消費品等,可以預計將面對平緩的長期增長曲線;還有一條路子是面對成渝經濟帶快速增長的本地投資和消費市場,一方面參與全球分工尤其是高端分工,帶動台灣在研發等方面發展,另一方面轉向重慶和成都本地進行研發設計,從過去模式轉型升級,出現新的台灣企業模式。”張燕生說。
蔣耀平認為,面對全球經濟下行的衝擊與挑戰,兩岸可以進一步創新合作模式,促進聯合技術開發、共同標準設定和創造自主品牌等;可以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合作,促進大陸的七大新興產業和台灣六大新興產業的對接;同時要務實推動大陸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引導台資企業根據大陸區域規劃合理進行產業轉移,協助台資企業開拓大陸內需市場。
“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一定能整合資源和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兩岸產業合作也必將達到新的水準。”蔣耀平說。
陳武雄也信心滿滿:“我相信兩岸產業一起走向世界的時代必然來臨,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也會越走越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