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如果成為擺設就沒勁了
對於參理事會的成員構成,汪洋特別注意到了外來務工代表這個群體。汪洋說,參理事會能夠把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發聲權給了外來工,很可貴,“打通了覆蓋外來工群體的制度渠道,進一步完善了社會治理模式”。在外來工人口數量超過本地人口的社區裡,村民自治不應該再受到傳統戶籍制度的束縛,應該給外來人口更多的發聲機會,讓外來人口實現自我管理,汪洋將之評價為“開放的、彈性的社會治理模式”。
汪洋還特別留意了參理事會的具體運作,對開了幾次會都很關心,得到答案後還不放心,要求社區把參理事會的會議記錄拿來看看,認真翻閱會議記錄後,汪洋提了兩個關鍵的問題:什麼樣的問題能納入參理事會討論?參理事會討論的問題是不是群眾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社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參理事會制度與黨代表工作室相結合,群眾向黨代表反映的問題,都可以拿到參理事會上討論。聽完後,汪洋滿意地點了點頭,又語重心長地指出,切忌把參理事會搞成一個形式,如果成為一個擺設,就沒勁了!
寄望———讓更多的審批在網上辦
看到基層社會治理改革的一個個創新,汪洋欣喜不已。聽著基層領導緊張和小心翼翼的介紹,汪洋總是報以微笑鼓勵,還時不時開個小玩笑活躍現場氣氛。遇到普通話講得不錯的基層幹部,汪洋就會表揚他,說他比某某幹部講得好,現場頓時一片笑聲。
汪洋更看重的是基層幹部的魄力和實幹能力。在裡水鎮行政服務中心,汪洋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在網上和來行政服務中心辦事的比例各占多少?”基層的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有9%的事情是通過網上辦理的,但今年底的目標是50%的審批實現網上辦理,到明年,比例將提高到90%。汪洋聽罷表示肯定,並鼓勵說,網上辦理易監管、成本低、效率高,以後要盡量往這個方面努力。
在裡水鎮行政服務中心,汪洋還邂逅了一個來辦理工傷認定的外來工。這個來自雲南昭通的小夥子在下班的路上為了避讓行人,連人帶摩托車摔倒在地,胳膊摔斷了。汪洋很關心地聽完情況介紹後,帶點責怪的語氣“批評”外來工小夥子是不是車開得快了點,但最後還是表達了自己的關心,並希望他能得到滿意的處理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