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亂象
醫院評級制度始終面臨著質疑。這種質疑在現實的亂象下更趨嚴厲,以至於演變為今天的存廢之爭。
事實上,作為該制度主要的設定者,於宗河在最初即對可能發生的問題有所擔憂。正因為如此,1989年發布的《關於實施醫院分級管理的通知》特別強調,要“防止和克服盲目攀比,不顧全局的局部觀念。切實防止借分級管理之機盲目擴大醫院規模和發展不適宜技術的現象發生”,要“防止和克服不顧基礎質量,單純片面追求擴大規模和高技術設備的不正確導向”。
然而,現實有自己的邏輯,並非“通知”所能防止。由於等級高低不僅關乎醫院的面子,而且直接決定醫院的發展,爭級上等自然成為主流。
有業內人士指出,醫院評審標準和指標中對基礎條件的規定成為被評審醫院盲目爭級上等的主要誘因。在分等標準中,醫院規模、醫療設備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硬標準,通過增加床位、擴建用房和購置大型醫療設備,短時間內都能夠產生顯著的突擊效應。衛生部醫院評審課題研究小組的調查顯示,尤為突出的是:為盲目增收而爭購高檔醫療設備,並且突擊效應失效後的醫院管理工作也開始出現滑坡。
在最瘋狂的時候,一些縣市醫院為了評上三甲醫院,竟然從國外購買了已被淘汰的二手CT機。當時新的CT機的價格為400萬元左右,而二手CT機每台100來萬元。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縣市醫院都有了CT機。
有人把醫院評審比作一場運動。在達標上等的過程中,醫院一般都會上下動員,全面整治,修正規章制度,提高醫護水平等,但是評審後,醫院未能堅持下去,如一陣大風刮過。評審中建立的標準化、規範化管理名存實亡。雖然有的地區開展過突擊複查,但是對醫院工作質量的持續改進並沒有長期的監管機制。
有的醫院在評審中甚至規定“處罰到人”。江西撫州市一位院長明言,如因科室工作不到位影響“二甲”評審,該科室所有人員年終應受到相應的經濟處罰。科室負責人不能評先、評優。如果在評審工作中因被查到各種技能、崗位職責、規章制度、三基知識考核不及格而扣分的,對於個人給予××元的經濟處罰,是聘用人員的直接解聘。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力主推行的陳敏章也不得不承認,全國評審工作進展極不平衡,評審標準掌握嚴寬不一,評審質量差距較大,評審隊伍過於龐大,工作效率較低,一些醫院重“硬”輕“軟”,盲目攀比,擴大規模,爭購設備,短期行為,弄虛作假,評審後滑坡等等。雖然這些問題與所取得的成績、經驗相比,是支流、局部的問題,但是,它已經給社會和整個評審工作帶來了很不利的影響。
在於宗河看來,“經是好經,就是念歪了”。他說,醫院分級管理的目的是調整與健全三級醫療預防體系,以增強其整體功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國有限的衛生資源,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醫療質量,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可是,隨著商業化的侵襲,這種願景成為不可能的鏡花水月。
另外,由於評審過程缺乏透明和約束,尋租腐敗的滋生也敗壞、蛀蝕了制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