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恥辱助燃中國人的新憤怒”
“日本必須敬畏中國。”說這話的是北京一名大學生,《紐約時報》報道說,他是18日自發參加對日抗議活動的一員。
德國《圖片報》稱,這一天對於中國人而言是個特殊的日子,81年前日本事先策劃炸毀了一段瀋陽境內的日本鐵路,並以此為借口侵略中國東北。法新社報道說,中國國家電視台播放了各地拉響防空警報紀念的畫面,提醒人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18日上午,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外聚集了數千名抗議者,規模遠大於上週末的示威活動。同樣情景也出現在北京的日本駐華使館門前,不過安保人員數量與抗議人數相當。《華爾街日報》說,與近幾天的情形一樣,人們高喊“打倒小日本”等口號,但抗議活動以和平方式進行。
《紐約時報》評論說,中國近代曾喪失大量領土,但同日本的領土之爭,最能刺痛中國人的神經。因為在中國人心中有解不開的結:在中國人眼中,日本政府向中國道歉了嗎?日本道歉的方式是否能夠接受呢?甚至這個道歉還有多重要?
《朝鮮日報》的文章稱,9月18日一直被中國人視為“國恥日”,日本明知這一事實,還在這之前宣佈釣魚島“國有化”措施,這顯示出日本對歷史的麻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8日說,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日方應該聽到中國舉國上下反對其非法“購島”的強烈呼聲,看到中國民眾維護國家主權、捍衛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和決心。
在瑞士《新蘇黎世報》看來,中國民意是北京迫使東京最終屈膝的強有力的外交王牌。文章認為,雖然公開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很小,但隨著民眾制裁口號,北京會架起經濟的大炮。事實上,日本已經感受到經濟壓力。
日本全日空公司稱,到17日為止,預定今年9月至11月到日本的中國遊客取消了1.88萬個預約,這一數字相當於日本團體遊客同期前往中國的4倍之多。
日本新聞網報道說,從17日晚開始,倫敦和紐約市場均出現拋售日元的風潮。日本政府18日上午舉行緊急會議,協商對策。美國著名博客汽車論壇Jalopnik評論說,中國和日本從來都不是好朋友,但他們一直試圖友好相處,以便互惠互利。但現在,雙方關係朝最壞的方向發展。
對於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中國的反日怒火比日本大地震更糟糕。CNN報道說,18日,更多在華日本工廠和企業因釣魚島糾紛關門歇業。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國際”發佈公告稱,如兩國糾紛進一步升級,日本企業的信用評級將面臨壓力。
如果中日爆發經濟戰,後果有多嚴重?《華爾街日報》提出這一問題,並分析說,這兩個亞洲最大經濟體間的貿易總額高達3450億美元。中國對日本實施經濟制裁後,雙方誰受的打擊會更沉重,這個問題還存在爭議,但中日都將受到影響,這一點毋庸置疑。
不過最關鍵的問題在於,中日若爆發貿易戰,受影響的將不只是這兩個國家。從iPad到汽車等一切產品的供應鏈都依賴於那些在中日兩國輕鬆“往來”的零部件和材料。從美國、德國到韓國、馬來西亞的公司都同中日經濟關係息息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