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6日電/談起祖籍國的變化,許多美國華人感慨萬千。今年夏天,新澤西華夏中文學校北部分校校長孟繁臣回到闊別多年的老家河北文安探親,所見所聞令他感慨萬分。
新華網報道,孟繁臣說,他在北京的兩位老姐姐及家人與他們一家3口同行。他原計劃租一輛中型客車,把大家一起拉上,可他大姐說:“幹嗎要租車,我一伸手便可摸到一個司機,孩子們都有車,多開兩輛就行了。”於是,尼桑、福特、奧迪、攬勝同時出動。上世紀八十年代他離開中國的時候,普通北京人出門除了騎自行車就是乘公交,個人擁有汽車的只是鳳毛麟角。現在出行方便多了,原本需要半天的路程只用了一個小時便順利到達。
一路上,孟繁臣回憶著孩童時的路,但那些彎彎曲曲的小道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4車道柏油公路。他記得小時候出了村子便是一望無際的農田。現在公路兩邊都是挺拔的白楊樹,村莊的周圍更是綠樹成蔭。沒有樹的地方,則是茂密茁壯的玉米地,好像置身於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植物園中,真正讓人心曠神怡。
孟繁臣的老家南辛莊村有幾千口人,東西有5條街,一條南北向的大路從中間穿過,形成5個十字路口。在他的記憶中,村里的房屋多為一明兩暗的土坯房,現在他看到村里新修了許多馬路,家家都是清一色的磚房,門樓、影壁、廂房、花園比比皆是;停在路旁的不再是牛車、馬車,而是汽車和摩托車。
他哥哥老兩口兒住在兩室一廳的磚房內,與傳統的農村建築不一樣的是,家里有現代化的廚房和淋浴室,院子里有花園,種了黃瓜、葡萄等。3個侄兒各有自己的庭院,一個比一個氣派。村里再也看不見昔日出工的人群,只有那些農業專業戶開著拖拉機、收割機出現在田間,全村土地的耕作由農業專業戶完成,其他人有的辦起工廠,有的外出經商,農民已不再是單一的務“農”。
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午飯時間,孟繁臣一行的“車隊”開了十幾分鐘,來到一個生態園。整個餐廳像一個巨大的恒溫暖房,玻璃屋頂使人仿佛置身於野外。餐廳里種著北方從未有過的亞熱帶植物,郁郁葱葱的植物和盛開的鮮花美不勝收,再加上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的庭園,一個個“包間”被綠色的植物屏風分開,既安靜又雅致。這樣的場所在紐約和倫敦絕不多見,令人難以想象這是在河北農村就餐。
孟繁臣感慨地說:“變化太大了!老家在變化,中國在變化,整個中華民族正在經歷著史無前例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