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來自左右兩派者批評奧巴馬,說失業率仍然非常高。因沒有刺激法案,只是替代性的對美國經濟進行雙盲研究,因此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刺激法案促進了復甦。但是事實肯定與此相符。經濟在2008年第四季度增長率萎縮至“大蕭條時期“的水平,而且失業率在2009年1月達到高峰。在2009年2月刺激法案通過之後,出來的經濟數據顯示季度增幅為25年來最大,季度就業增長率為30年來最高水平,由此宣布經濟衰退於當年六月份結束。《華盛頓郵報》通過對復興法案研究發表的評論認為,六份研究顯示刺激計劃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而一份(由知名共和黨經濟學家約翰?B?泰勒進行)的研究得出結論卻認為,刺激計劃失敗了然而批評人士指出,泰勒的數據正好輕鬆證明刺激計劃規模太小。
凱恩斯式的刺激從一開始就變成了一個政治難題,在奧巴馬就職以前,就在大約每個人都同意當經濟衰退之時,政府可以通過向經濟領域注入資金來刺激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不管是通過減少稅收還是加大消費。在2008年初,所有的共和黨和民主黨總統競選人都主張推出刺激計劃事實上,羅姆尼是最大的支持者。而且共和黨人士仍然用凱恩斯刺激法推動減稅、增加軍費,以及其它他們碰巧支持的手段。當然,支持大規模刺激的最有力論據是像歐洲的英國和西班牙那樣轉向緊縮,經濟進入衰退。
共和黨人士削減了復興法案的救濟券、失業津貼和其他對不幸人群的援助,認為此舉會助長依賴他人的文化氛圍,但是也有些許例外(為低收入家庭學生提供更慷慨的學費補助金和增加低收入工人的稅收抵免)。施舍是暫時性的。毫無疑問,這些刺激措施讓非常痛苦的日子不再那麼痛苦難熬,將至少700萬美國人生活水平提升至貧困線之上,同時讓3200萬貧窮的美國人不再那麼貧窮。刺激計劃帶來的結果是,自1930年以來在經濟衰退最嚴重時期貧困率稍微增長。無家可歸的人數輕微下降,主要是因為復興計劃創新性地推出“無家可歸預防”試驗,幫助120萬美國人在危機期間安置了住所。如果他們中有半數露宿街頭,美國無家可歸人數就會翻番。
政治上來說,讓總統爭辯說如果沒有刺激法案,美國的經濟形勢會將更加惡劣是件難堪的事情。如若指出由金融災難引發的經濟衰退時間會很長而且會更加惡劣,聽起來沒有說服力。但是這是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