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中國廣播網報道,這是一群熱愛出游舍得花錢的遊客。他們強大的購買力,為黯淡的世界經濟增添了最亮的顔色。2011年,每個中國遊客平均在澳大利亞花了4.67萬元,在美國花了4.47萬元,在法國花了2.36萬元。而在國內,自從1999年推出“黃金周”假期以來,國內旅遊市場風生水起,2011年營收高達2.25萬億,相當於全國財政總收入的五分之一。
隨著中國人消費能力的增長與消費觀念的變化,這些數字依然還在不斷的刷新之中。
適逢中秋國慶長假,國人出游旺季,我們再次聚焦中國遊客。
一個秋高氣爽的傍晚,在2000名遊客的掌聲和歡呼聲中,由中青旅包船的一艘游輪從天津港鳴笛起航,這艘游輪所到之處的當地免稅店裡,從奶粉、化妝品、皮具服飾,到鐘表、珠寶,都被乘客們蜂擁爭購。
2012年9月27日,中青旅一位人士向記者如此描述了一個月前他帶的這個團。類似場景,隨著近年來中國遊客的足跡而在全球各地不斷上演。
上世紀80年代,米蘭、倫敦和紐約的奢侈品商店裡到處都是富得流油的日本人,挑選著最昂貴的商品。30年過去了,中國遊客取代了日本人,橫掃世界商場,成為黯淡的全球經濟背景中難得的亮色。
國家旅遊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為7025萬人次,同比增長22%;這一年,中國人出境旅遊花費達到6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00億元,比北京市2011年一年的財政收入還多。
這股強大的力量還正在變得更強大:麥肯錫剛剛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當下的10年,可支配年均收入能夠支付得起私家車和小件奢侈品的中國城市家庭比例將增長近6倍――顯然,中國旅遊消費的繁榮才剛剛開始。
[1] 花錢最多的人
如果不是“購物免稅,內有中文翻譯”的旗幟,龍慧會以為她仍舊置身中國。在一個炎炎夏日的下午,她和丈夫隨旅行社來到巴黎奧斯曼大街,第一站就是老佛爺百貨,一幢十層樓大型商店。
30歲的龍慧和丈夫俞洋來自長沙,從事媒體工作。以前的假期都在國內旅遊,今年他們選擇進行10天的國際旅行,與另外30人一起組成了這次的旅行團。法國是第一站。
這個季節,每天都有20輛大巴車,滿載著中國遊客,在導游的指引下,從位於莫甘多路的一個旁門,殺進老佛爺百貨。
為了歡迎中國顧客,這裡所有櫃台都可以使用中國銀聯卡刷卡消費,許多品牌都聘請了懂中文的導購――僅在一家名牌店,就有二十多名能說中文的導購。
由於中國遊客實在太多,LV、Gucci、Longchamp等奢侈品牌,常常需要排隊等候入場。LV甚至推出了“限購令”,每本護照限買1個包。
“人太多了,LV店得排半小時以上。”龍慧夫婦轉身去了另一個著名商場巴黎春天百貨,買了一個LV和一個GUCCI手袋,總共花了15000元人民幣。
根據巴黎春天提供的數字,超過10%的銷售額來自中國人,平均每個中國遊客在這裡的消費都超過1萬元。 |